小兒盜汗該如何用藥(圖)
盜汗是指睡熟后出汗,醒生汗止。盜汗分為兩種,一種是屬生理性的;一種屬病理性的。在治療時,首先應明確診斷,才能針對性的用藥。
生理性盜汗是由于小兒新陳代謝旺盛,神經系統發育還不健全,調節功能也欠完整,所以當孩子睡熟后有時出汗現象,但不伴有其它癥狀;孩子的精神、飲食、面色、大小便都正常,對此尚無需治療,過段時間就會自愈。病理性盜汗,多見于結核病和佝僂病。如果病兒在出盜汗的同時還會伴有其它癥狀,如伴有低熱、咳嗽時,可能是患了肺結核;伴有睡覺不踏實、煩躁易怒、腹脹、出汗有酸味、尿味刺鼻等,很有可能是佝僂病的早期。對此,應及時找醫生診治。
祖國醫學認為盜汗多因表虛不固,氣陰虛熱等原因所引起。在治療時應分清病因。
表虛不固的特點是,以自汗為主,伴有盜汗,病兒神倦無力,面色少華,手、足欠溫,舌質淡舌苔薄白。治療時,應選用具有益氣固表作用的藥如:”玉屏風散”,它是由黃芪30克、防風30克、白術60克,共研成細粉,和勻后備用。用時周歲以內的小兒每次1克,日服2次,溫開水調勻后喂服;2—4歲每次2—3克,日服2次;5歲以上每次可用5克,日服2次溫開水調勻后服。玉屏風散中的黃芪能補氣固表,白術健脾益氣、資氣血之源。兩藥全用氣旺表實則汗止。方中的防風能走表祛風,而且還能協助黃芪益氣御風,所以玉屏風散,治療因表虛不固引起盜汗、自汗有很好的療效。
氣陰虛弱的特點,以盜汗為主,也伴有自汗,汗出較多,病兒消瘦、口干、精神萎靡不振、哭聲無力,手足心熱,睡覺不實,舌質淡舌苔少。治療時應選用具有益氣養陰作用的藥,如”生脈散”或”生脈飲”。它是由人參、麥冬、五味子所組成。其中人參補肺益氣以生津止渴,麥冬能養陰生津,清虛熱而除煩躁,五味子具有酸收肺陰止汗而生津,并可安神寧心,所以治療因氣陰虛弱所致盜汗的理想藥。用生脈飲時,周歲內的小兒每次服1/3瓶,口服2次,2—5歲每次服1/2瓶,日服2次。另外對于孩子出盜汗又查不出任何原因者,可用五倍子適量或五倍子加明礬共研成細粉,用溫開水或醋調成糊狀,敷于肚臍上,每日一次,據觀察效果,此法也很好。
-
孕婦夏季洗澡注意什么現在天氣轉暖,因此洗澡成為大家比較糾結的一個話題,因為天氣還是有些涼,在家里洗澡還是有點冷,但是去澡堂洗澡的話,時間太長
-
寶寶不會爬行怎么辦呢寶寶在成長的每個階段,為之對寶寶的身體是否健康很重要,一般在7、8月的時候正是寶寶開始爬行階段,同時這也是鍛煉寶寶肢體協調
-
孩子出現六個意外如何進行急救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一些意外的出現,很多的新父母,對孩子的呵護更加關注,平時大家需要注意呵護孩子的方式,而且在日常生
-
寶寶乳牙應如何預防呢現在的生活和家庭獨生子女聯系,使之不管爸爸媽媽還是爺爺奶奶都特別疼愛自己的孩子,從小就表現出孩子喜歡什么大人都能幫孩子如
-
家長帶孩子乘坐電梯的注意事項現如今,電梯成為了人們通往高樓的一個代步工具。電梯在給予人們便捷的時候,有的時候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憂。尤其是寶寶乘坐電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