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醫生給媽媽們6個育兒建議
這是一個特殊的冬天——流感疫情、肺炎球菌感染等,疾病威脅讓年輕的媽媽們倍加擔心,各大醫院的兒科門診人滿為患,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理性、科學的育兒知識。
這個冬天,所有的兒科醫生都很忙碌
一向被認為是最“輕松”的兒科診室在2009 年里有了不同。當HIN1 流感第一次在中國出現死亡病例以后,北醫三院的兒科門診量猛增。最多的時候,李松主任一個上午看了60多個孩子。“而且,做兒科醫生還是一種高風險職業,因為給孩子看病是最容易出現醫患矛盾的,嬰幼兒的表達能力有限,所以在治療上更考驗醫生的判斷。”李松說,但其實,孩子的健康更多地掌握在父母的手中。
媽媽的焦慮源于健康知識缺乏
在兒科門診,李松每天都要面對那些焦慮的媽媽們。害怕孩子生病,擔心寶寶的健康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孩子一旦生病很多媽媽的職業角色勢必會受影響。一手抱著發燒的BB一手拿著手機講不停的媽媽在兒科門診并不少見。于是,就出現了一些急功近利的媽媽。比如,有的媽媽一天帶孩子去看好幾家醫院,看好幾個醫生。她們認為這樣孩子的病就能好得快些。“年輕的媽媽們事事講究效率,孩子生病也希望能速戰速決。其實,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醫生的醫術再高,感冒也是需要時間恢復的。”
李松在兒科門診還發現有些媽媽特別喜歡給孩子打點滴,覺得點滴好的快。其實這樣做很危險,也不見得好得快。李松在美國做訪問學者期間,很少看到兒科門診里那么多人在掛吊瓶。
能吃藥盡量不打針
通常情況下,兒科醫生會通過孩子的癥狀及血常規檢查初步判定感冒是病毒感染還是細菌感染引起的。如果癥狀有喉嚨充血、咳嗽、流涕、鼻塞和發熱等,血常規檢查報告顯示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的比例下降,則可能說明是病毒感染。如果癥狀是有膿性分泌物,如化膿性扁桃體炎等,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的比例偏高,則可初步判定為細菌感染,需使用抗生素治療。但大多數情況下口服適當、足量的抗生素已足夠,沒必要進行靜脈輸液。
抗生素,一定要正確使用
這個冬天,所有的兒科醫生都很忙碌
一向被認為是最“輕松”的兒科診室在2009 年里有了不同。當HIN1 流感第一次在中國出現死亡病例以后,北醫三院的兒科門診量猛增。最多的時候,李松主任一個上午看了60多個孩子。“而且,做兒科醫生還是一種高風險職業,因為給孩子看病是最容易出現醫患矛盾的,嬰幼兒的表達能力有限,所以在治療上更考驗醫生的判斷。”李松說,但其實,孩子的健康更多地掌握在父母的手中。
媽媽的焦慮源于健康知識缺乏
在兒科門診,李松每天都要面對那些焦慮的媽媽們。害怕孩子生病,擔心寶寶的健康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孩子一旦生病很多媽媽的職業角色勢必會受影響。一手抱著發燒的BB一手拿著手機講不停的媽媽在兒科門診并不少見。于是,就出現了一些急功近利的媽媽。比如,有的媽媽一天帶孩子去看好幾家醫院,看好幾個醫生。她們認為這樣孩子的病就能好得快些。“年輕的媽媽們事事講究效率,孩子生病也希望能速戰速決。其實,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醫生的醫術再高,感冒也是需要時間恢復的。”
李松在兒科門診還發現有些媽媽特別喜歡給孩子打點滴,覺得點滴好的快。其實這樣做很危險,也不見得好得快。李松在美國做訪問學者期間,很少看到兒科門診里那么多人在掛吊瓶。
能吃藥盡量不打針
通常情況下,兒科醫生會通過孩子的癥狀及血常規檢查初步判定感冒是病毒感染還是細菌感染引起的。如果癥狀有喉嚨充血、咳嗽、流涕、鼻塞和發熱等,血常規檢查報告顯示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的比例下降,則可能說明是病毒感染。如果癥狀是有膿性分泌物,如化膿性扁桃體炎等,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的比例偏高,則可初步判定為細菌感染,需使用抗生素治療。但大多數情況下口服適當、足量的抗生素已足夠,沒必要進行靜脈輸液。
抗生素,一定要正確使用
相關文章
-
孕婦夏季洗澡注意什么現在天氣轉暖,因此洗澡成為大家比較糾結的一個話題,因為天氣還是有些涼,在家里洗澡還是有點冷,但是去澡堂洗澡的話,時間太長
-
寶寶不會爬行怎么辦呢寶寶在成長的每個階段,為之對寶寶的身體是否健康很重要,一般在7、8月的時候正是寶寶開始爬行階段,同時這也是鍛煉寶寶肢體協調
-
孩子出現六個意外如何進行急救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一些意外的出現,很多的新父母,對孩子的呵護更加關注,平時大家需要注意呵護孩子的方式,而且在日常生
-
寶寶乳牙應如何預防呢現在的生活和家庭獨生子女聯系,使之不管爸爸媽媽還是爺爺奶奶都特別疼愛自己的孩子,從小就表現出孩子喜歡什么大人都能幫孩子如
-
家長帶孩子乘坐電梯的注意事項現如今,電梯成為了人們通往高樓的一個代步工具。電梯在給予人們便捷的時候,有的時候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憂。尤其是寶寶乘坐電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