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飲食的四大認識偏差
對于寶寶的健康護理是都很關注的,現在也是有很多的人都很關注孩子的飲食健康的,但是有的人對寶寶的飲食認識有偏差,下面就介紹一下寶寶飲食的四大認識偏差。
誤解一:以為孩子食欲不好
就是厭食醫學上對寶寶厭食癥的診斷有一個標準:
1、厭食時間: 6個月以上(含6個月)。
2、食量:蛋白質、熱能的攝入量不足供給標準的70%-75%;礦物質及維生素的攝入量不足供給標準的5%;3歲以下寶寶每天谷類食物攝取量不足50克。
3、生長發育:身高、體重均低于同年齡人正常平均水平(遺傳因素除外);厭食期間身高、體重未增加。
4、味覺敏銳度降低,舌菌狀乳頭肥大或萎縮。
5、一般的厭食時間應持續2周以上。
由此可見,很多寶寶的飲食問題不能認為是“厭食”,更談不上患了“厭食癥”。
誤解二:偶爾不吃某種食物就是偏食
寶寶偏食或不吃某種食物,有很多原因,如食物口味可能不適合寶寶;色澤不夠吸引寶寶;又如有的寶寶初吃某種食物時吃得很少,父母就認為寶寶對這種食物不喜歡,于是就再也不買這種食物,久而久之,寶寶就形成不吃某種食物的習慣。
我國大多數家庭膳食以谷物為主,寶寶吃的食物也往往受父母飲食習慣的影響,如果父母有偏吃某種食物的習慣,也會影響寶寶的食物結構。
誤解三:寶寶的食量理應越來越大
隨著年齡的增長,寶寶的食量會越來越大。如果寶寶今天吃的多一點,明天吃的少一點,也很正常。造成寶寶短時間內食欲欠佳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寶寶患病時,如感冒,食量會有所減少;
2、胃部著涼或吃了過多的冷食,也會不愛吃飯;
3、因攝入過多食物或高熱量食物攝入過多導致積食;
4、寶寶運動過后出現暫時性食欲下降,甚至根本不想吃東西。
誤解四:強迫與引誘是讓寶寶吃飯的好辦法
當寶寶不吃飯或不愿吃某種食物時,一些父母往往采取強迫手段,用“填鴨式”的方式,把食物強行塞進寶寶嘴里。也有些爸爸媽媽,采用引誘的方法誘導寶寶進食,如“吃完了,媽媽帶你去公園玩”,“再吃一口,爸爸給你買個玩具”。
當寶寶不愿吃飯時,采取強迫的辦法不僅不能達到目的,還可能助長寶寶逆反心理的形成與發展。有時候適當采取一些鼓勵的辦法,比如當寶寶吃得比較好的時候,表揚他幾句,讓他的心情得到興奮,這對增強他的食欲有一定好處。但是如果經常用引誘的辦法就可能失去效果。
以上就是對寶寶飲食的四大認識偏差的介紹,現在應該是有了解了吧,一定不要忽視了對孩子的飲食的注意,希望本文對您有幫助,希望每個寶寶都能健康成長。
-
天氣太熱影響食欲,高溫天如何給寶寶補充營養?現在生活當中天氣也是比較寒熱的,有很多的人們都在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飲食才能夠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的健康的天氣,比較熱的情況
-
寶寶吃什么粗糧好?推薦最適合寶寶吃的粗糧在生活當中有很多的小寶寶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吃粗糧,給我們的身體帶來了好處也是比較好的,那么寶寶在平時的生活當中吃什么
-
6個信號告訴你寶寶積食了,做3件事可緩解生活當中有很多的小寶寶,在平時的時候都會出現一些積食這樣的危害的,因為寶寶其實給我們的身體帶來了傷害也是比較大的,也是會
-
孩子能吃粗雜糧嗎?孩子應該怎樣吃粗雜糧?生活當中有很多的小寶寶,都是喜歡吃一些粗糧和一些雜糧的,那么經常吃一些粗糧和雜糧,給我們的寶寶身體帶來的幫助也是比較多的
-
春季長高要補充蛋白質,補充蛋白質吃什么好?對于我們的寶寶來說,在春天里要想轉告的話,一定要及時的補充蛋白質,幫助我們寶寶的身體,更加的健康才是最好的,春季里長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