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第一 暑假注意七大兒童安全隱患
美好的暑假已經如期而至。相信學齡期的寶寶們都在父母的規劃下有很多假期活動吧。在假期期間,寶寶們玩得不亦樂乎,只是安全問題依然最值得關注。今天,小編就來向父母們盤點一下在暑假期間,父母們需要提防的七大兒童安全“殺手”。
1、道路交通傷害
道路傷害存多種危險因素
危險場所:公路、小區道路
6月28日,湖南湘潭市一4歲的男童被粗心的父母遺忘車內長達6個多小時,等家人回過神時為時已晚。經初步調查,本次事故是由于天氣炎熱,車內溫度過高,導致孩子窒息死亡。
除了這樣的特殊事例外,暑假期間更常見的是,不少孩子都會和父母乘車外出旅游或騎自行車、滑板車玩耍,幾個孩子之間還會比拼速度。市民曾女士告訴記者,家有一個5歲大的男孩,最近癡迷于兩輪自行車,“他騎得速度很快,我就算跑也跟不上。只能盡量讓他在人少的時候騎,怕他受傷,也怕他撞了別人。”
預防措施:教會兒童遵守交規最重要
炎炎夏日,暴曬在太陽下的汽車,車內就如同烤箱一般。如此高溫,兒童被困車內,其危險程度可見一斑。因為小兒的體溫調節能力遠不如成人,難以耐受高溫。監管人千萬不能將孩子獨立留在相對密閉悶熱的汽車內。高溫嚴重的情況下,會直接導致神經損害或致命。
對于較大的孩子來說,家長要教會孩子在獨自被困車內時要向外界發出自救的信號,例如學會按汽車喇叭,學會打開汽車的雙閃警示燈,學會拍擊窗戶等措施,以便引起外界的注意。當然,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車型在拔掉鑰匙鎖上車門后喇叭還能按響。
如若孩子年齡偏小,尚不具備自救意識和自救能力該怎么辦,歸根結底還是需要家長多用心,開車時時刻注意車后座的孩子,不要將孩子遺忘在車內,也千萬不能因手頭事務將孩子獨留車內。
此外,家長還要培養兒童自我保護意識,利用各種機會讓孩子認識和了解各種交通信號標志及交通安全常識,讓孩子從小樹立起良好的交通安全意識。經常告誡自己的孩子不要在街道上、馬路上踢球、溜旱冰、追逐打鬧以及學騎自行車等。不要在停車場內玩耍,游戲時盡量遠離停靠的車輛,以免其突然啟動而造成傷害。
2、溺水
室內室外均存危險場所
危險場所:游泳池、河邊、浴室
夏天,孩子最樂此不疲的就是玩水了,與此相伴的是兒童溺水事件屢有發生。
7月7日下午,松原市發生兒童溺水事件,5名到江中玩耍的男孩溺水。兩名溺水男孩掙扎了一會兒最終成功爬上岸,而另3名男孩溺亡。
專家表示,暑期在農村,水井、水渠及池塘等是發生溺水的高危場所,在城市,游泳池、家中浴缸等蓄水容器同樣是兒童溺水的高危場所。
記者在馬家堡附近一小區的游泳館發現,雖然游泳池配有救生員和淺水區,但水池四周的池壁側面十分尖銳,存在一定的危險。一些六七歲剛剛學會游泳的男孩,就站在池壁邊緣,往水里跳,比試誰濺起的水花大。在這家游泳館里記者還看到,家長基本都將孩子放在淺水區游玩,但不少家長卻離孩子較遠。同時,一些家長也沒有注意到水底比較濕滑,稍有不慎很容易導致孩子跌倒在水中。
預防措施:不同年齡段預防重點有別
對于各個年齡段孩子來說,由于他們的動作發展都不盡相同,因此溺水預防的重點也有所區別。
對于剛上幼兒園的5歲以下孩子來說,喜歡蹦跳,但平衡能力還很弱,對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放假時,孩子如果在浴缸、馬桶、水桶邊玩耍時,一定要有成人陪同。家里要及時把浴缸、洗臉盆的水排空。
對于5歲以上的孩子而言,家長也不要在浴池、水缸中存過多的水。給孩子洗澡時,家長盡量不要離開。家長可以準備泳圈和救生衣供孩子在泳池中練習;同時要遵守泳池的安全規定。游泳時,家長要保持和孩子一臂能及的安全距離。
如果不幸遭遇溺水,在急救人員到來之前,應先采取急救措施,最初和最重要的搶救就是第一時間保持溺水者呼吸通暢,如果孩子還有意識、呼吸和心跳,可先進行控水(讓溺水者吐水)開放氣道,但控水時間不能太久,控水后醒不過來,要趕緊做心肺復蘇。如果孩子沒意識,呼吸、心跳也停止了,要趕緊先做心肺復蘇——胸外按壓和人工呼吸同時進行。
控水最好的體位是膝頂法,家長單腿跪地,另一腿屈膝,把孩子放在膝蓋上,讓孩子腹部趴在屈膝的腿上面,然后一手扶住孩子的頭部使口朝下,拍打孩子的背部或用膝蓋點壓溺水者腹部,使水排出。
人工呼吸能增加溺水孩子生存的幾率,先人工呼吸5次,然后胸外按壓30下,再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壓按2:30的比例進行,即按壓30次,人工呼吸兩次。此外,如果溺水者發生嘔吐,將其頭部偏向一側,用手指或布除去嘔吐物,以免堵塞呼吸道。即使小孩成功蘇醒,也要送到醫院進行檢查,排除水進入肺部引起肺炎等癥狀。
3、燒燙傷
夏季衣衫單薄燒燙傷多發
危險場所:廚房、餐廳、燒烤攤
由于衣著單薄,皮膚暴露較多,加上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較弱,動作協調性也比較差,一旦父母稍有疏忽,就很容易發生燒燙傷意外。
7月6日,江蘇宿遷市中醫院燙傷科迎來了一位被燙傷的幼童,孩子只有兩歲多,已經構成深二度燙傷,孩子被燙傷是因為媽媽在兌水給孩子洗澡時忘加涼水。
野外燒烤也是孩子們假期里最喜歡做的事情之一。市民王先生告訴記者,前段時間,在郊野公園他看見一個孩子差點被燒烤爐中的木炭燙傷。當時大人在燒烤,小孩子就自己玩。突然燒烤架倒了,炭火飛了出來,孩子趴在地上不停痛哭,手上都起了泡。原來,3個孩子在玩的過程中,不小心蹭翻了燒烤爐,導致炭火濺出。
預防措施:遠離危險源是預防關鍵
對于“雙職工”家庭來說,白天只得讓孩子獨自在家,可是廚房、陽臺對孩子們來說都是危險場所,燃氣灶、熱水壺、打火機等都會成為傷害孩子的利器。最好的辦法就是盡量讓孩子遠離熱水瓶和湯鍋,遠離火源。不要把熱的食物或開水放在孩子能
觸及的地方,打火機不能放在孩子容易取到的地方。不使用天然氣時,要關掉總開關。
其實燒燙傷的早期處理非常簡單有效,應該遵循“五步法”的原則。
沖:受傷后立即以流動清水(自來水)沖洗,或將受傷部位浸泡于冷水中,快速降低皮膚表面溫度,能清潔創面,減輕損害和疼痛。
脫:充分浸泡后,小心除去衣物,必要時剪開(可暫時保留粘住的部分)。盡量避免將創面上水泡弄破。
泡:持續20分鐘以上,可減輕疼痛、水腫,穩定情緒。燙傷面積大、年齡小或體弱者,不宜浸泡過久,以免體溫下降過度,誘發休克或延誤治療。
蓋:用干凈床單或布單覆蓋創面。不要任意自行涂抹外用藥物或民間偏方,以免引發創面感染。
送:除非創面極小可以自行處理,受傷后都應送醫院做進一步治療。燒傷面積大、傷勢重者,應轉送至專科醫院治療。
專家強調,創面切忌涂抹有顏色的外用藥物,如紅汞、紫藥水等,以免影響對創面的判斷;切忌涂抹牙膏、花生油、醬油、蝦油及民間“祖傳秘方”,以免加重創面感染和疼痛。
-
帶孩子去人多的地方要注意安全帶孩子去人多的地方要注意安全,馬上一年當中的夏季又來臨,對孩子們來說又是一個長假暑假到來了。假期里,很多家長會帶兒童到各
-
5分鐘10句話,孩子自救保命全靠他每個孩子在家庭里面都是一塊寶,那么這個寶貝就會得到很多的愛。從小到大家長怕我們受到傷害,所以一直在保護我們,當然也會教給
-
爸媽有妙招 保證淘氣寶寶的安全怎么保證孩子的安全呢?我們都知道孩子們是非常的淘氣的,有些孩子什么事情都想嘗試一下,雖然精神可貴,但是一些事情是有危險性
-
給孩子們普及一些防雷電常識進入夏季,雷雨天氣是越來越多,每年都會有因雷擊兒發生意外的情況。孩子們的安全意識較差,如果不注意防雷那么會可能會遭遇雷擊
-
安全教育 增強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如今各種意外事件越來越多,比如學校恐怖事件也是時有發生,我們一定要讓孩子們學會自我保護,減少意外傷害的概率。我們要教給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