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節,兒童該怎么進行食補呢
專家說,其實,生活中最普通的食物,比如:紅棗、桂圓和核桃等都是兒童進補的最好天然食品。中醫兒科專家為家長指出兒童冬令進補需要遵循三條原則———“無病不用藥、有病不亂用藥、無病不亂補”。那么初冬時節兒童怎么補呢?
每日三餐營養合理搭配
每日三餐營養的科學合理搭配是最重要的。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因此,冬天可以多食用紅棗、蓮子、糯米、山藥、龍眼肉和藕等;雞、鴨、魚、肉、蛋和奶等都是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適當食用可以增加熱量;還有香菇、木耳(黑、白)、鴿子、黃鱔、大豆和板栗等。同時,做到葷素搭配,千萬不要忘記多吃蔬菜和水果,以及維生素、纖維素和糧食、淀粉之類的食品。用紅棗、太子參和桂圓湯等來調補是最適合孩子的。
專家提醒,兒童進補要適當,最好多咨詢醫生。如果方法和用量不適當,反而會造成胸悶和性早熟等不良反應。
兒童產婦進補不能瞎來
一些家長愛給小孩過多地吃高蛋白食品,而不知道小兒消化系統因處于未發育成熟期,營養過多容易造成消化吸收不良導致某些病端;另一方面,有些孩子對魚、蝦、蟹等有過敏性反應,可導致這類過敏性疾病反復難愈;身體免疫力低下,體質虛弱,反復出現病癥的患兒,調補要在醫師的指導下對“癥”施藥,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要我行我素,自選補品,否則容易出現進補偏差,反而事與愿違;而對于生長發育期的孩子如果一味蠻補、偏補,很容易造成煩躁、便秘、抵抗力下降等癥狀。
專家還提醒,孕產婦從孕期起,就不能濫用補品、保健品,不然可能殃及胎兒,甚至導致流產、早產,而兒童濫用某些補藥會造成性早熟。
先天不足可適當進補
有三類孩子的確需要考慮在冬天適當進補。第一類是先天不足、身體發育緩慢的孩子;第二類是平時一貫體弱多病,容易發生感冒、咳嗽、支氣管炎、哮喘和肺炎的孩子。對這兩類孩子進補不僅可以預防疾病發病,還能增加抵抗力。但是在進補之前必須先服“開路藥”,并且治好疾病。只有等到沒有疾病,而且能夠正常飲食,才可以進補;而第三類是脾胃虛弱、消化道功能差、食欲不振、容易腹瀉的孩子,這類小孩應讓醫生先了解孩子體質以后再開始進補。
另外,體弱的幼兒應該使用清膏進補。補藥不可太滋膩,否則容易難消化、難吸收;如果用重藥滋補,還會影響小兒自身內臟。而身體發育完好、沒有疾病的孩子是不需要用藥物進補的。
一般而言,在秋冬季節,家長只需要注意孩子的保暖,并及時添加衣被。而且衣被也要適當,過厚、過暖的服裝都容易出汗,出現毛孔擴張。再加上外界氣候忽冷忽熱,出汗后脫衣更容易著涼,引起呼吸道疾病。
針對兒童體質進補食療
冬令進補必須根據體質,因病因人對癥用藥,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1、[感冒篇]:對容易感冒、咳嗽的兒童,可以用黃芪、百合、胡桃仁和甜杏仁熬粥,有補氣益肺的作用;
2、[厭食篇]:對于厭食的兒童,可用山藥、粳米等熬粥,有健脾開胃的作用;
3、[健腎篇]:兒童食用鴿子粥、蝦米有強身健腎的作用;
4、[益智篇]:兒童在冬季適量吃些硬殼類食品,如:胡桃、小核桃、栗子和松子仁,有益智健腦的作用。
所以各位爸爸媽媽們記得兒童冬令進補需要遵循三條原則———“無病不用藥、有病不亂用藥、無病不亂補”。
-
吃蔬菜好不好?但這樣吃會令孩子“受傷”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飲食中肉類占據的比例越來越高,因此不少家長都喜歡讓自己的孩子多吃蔬菜,以達到均衡飲食的目的
-
引起寶寶便秘的原因有哪些 這些食物能夠幫助寶寶預防便秘便秘是指長期無排便情況或者是大便干結排便困難的情況,是寶寶成長過程中的一種常見情況,那么引起寶寶便秘的原因有哪些呢?作為
-
為什么要給寶寶添加輔食 寶寶輔食添加時間表為什么要給寶寶添加輔食?當寶寶滿六個月后,媽媽就可以開始給寶寶輔食了,因為通過添加輔食可以給寶寶補充更多的營養物質,從而
-
日常提高免疫力的食物有哪些春季雖然來到我們的身邊,但總體氣溫上和風力是極具不穩定的,所以對免疫力較弱的寶寶來說是極易發生各種疾病的,如;感冒、咳嗽
-
寶寶睡前不宜吃哪些食物呢大家都知道睡眠之前,為之最好不要進行任何食物的食用,對其在對待我們成人如此,使之對寶寶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但生活中有些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