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孩子心理衛生 詳談學齡期兒童的心理特點
寶寶上學之后,離開了父母的懷抱,在學校要適應與老師,與小朋友一起生活,有些孩子在開學之初會出現很多不適應的情況,人際關系方面也有很多的困擾,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學齡期兒童的心理特點。
一、學習中的心理衛生:
師長應從兒童心理特點出發,從他們具有的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出發,以此為基礎,正確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教給他們科學的學習方法,使其養成愛學習、愛集體、愛勞動的優良品質。不了解兒童這一心理特點,對學生要求偏高偏急,采取一些不適當的作法,給學生布置過重的學習任務,把學習作為懲罰手段,兒童就會產生苦悶,畏懼甚至厭惡心理,阻礙學生求知欲和學習興趣的正常發展。
二、防止不良心理及性格產生:
兒童不良心理和性格的產生,常和家庭教育的不當有關,以下幾種情況是應竭力避免的:
1、過分照顧。不敢放手讓兒童獨立活動,使兒童性格變得消極、依賴、缺乏責任感和忍耐力,出現難以適應集體生活,遇事優柔寡斷,無主見的不良意志和品質。
2、過于溺愛。易造成兒童撒嬌,放肆、神經質,以自我為中心等不良心理品質,對孩子抗挫折能力的成長造成不良影響。
3、過分冷漠。使兒童得不到應有的愛撫和必要的引導,會變得喜歡惹事生非,行為易帶有攻擊性,有的出現感情冷漠,缺乏愛心。
4、過分嚴厲。缺乏對兒童的內心情感交流導致兒童出現膽怯逃避或兇暴反抗兩種極端,使兒童養成為了自我保護而說謊、言行不一的壞習氣。
5、忽冷忽熱,反復無常。會造成兒童情緒不穩定、多疑多慮、缺乏判斷能力。
學齡期的孩子,其心理還處于一個過渡期。一方面學齡前的心理特點還有保留,另一方面,環境的變化讓他們的思維方式以及性格各方面都發生了改變。在這個過渡期,如果家長和老師不注意合理地引導,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理出現問題。
因此,家長和老師要從兒童心理發展的特點出發,充分了解孩子心理發展的變化,根據孩子的不同特點予以適當的引導,以促進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
-
小兒為什么口吃 引起小兒口吃的原因有哪些口吃是一種語言流暢性障礙,小兒如果患有口吃,會出現發音困難、說話時反復重復、緊張等癥狀,那么小兒為什么口吃呢?引起小兒口
-
盤點孩子嫉妒心強的原因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們不僅要關注孩子的身體健康,父母們尤為關注的還有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們只有擁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夠
-
孩子為什么喜歡跟大孩子玩呢?或許我們自己也有感受,就是孩子一般不喜歡和自己一般大或比自己小的小朋友玩,而是喜歡跟著比自己大的大孩子一起玩。很多家長對
-
心理教育 如何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孩子的健康是我們關心的一個問題,其實心理健康更為重要,如今很多的孩子也出現了心理問題。心理不健康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有很多
-
孩子心理不健康的五大表現我們做家長的都非常關心孩子的健康,健康是多方面的,總體來說分為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很多的家長可能更在乎孩子的身體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