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蟲叮咬寶寶 媽媽趕走蚊蟲妙招
天氣越來越熱,蚊子也是越來越多,小寶寶們可是蚊子青睞的人群,蚊蟲經常叮咬孩子,而且蚊子會傳染疾病。那么我們該如何護理小寶寶呢?如何才能避免寶寶被蚊蟲叮咬呢?又該如何護理被蚊蟲叮咬的小寶寶呢?
蚊子為啥老趕不跑
據資料顯示,只有母蚊子才吸血,公蚊子是吸食植物的汁液的。母蚊子因繁殖需要才叮咬動物,吸食血液來促進體內卵發育成熟,以繁衍后代。母蚊子每次叮咬吸吮大約五千分之一毫升的鮮血,每次飽餐一頓之后,通常是在出生地2公里范圍內活動,不過最遠活動距離可達180公里,所以你千萬別想著能把它們趕得遠遠的。
母蚊子喜歡隱蔽、陰暗和通風不良的地方,屋內多在床下、衣柜后、房門后,窗簾的褶皺及縫隙更是它們的最愛。平日里,只要它們不叮你,你想找到它們還真有點難,更別提徹底把它們趕出去了。
為啥一睡覺就挨蚊子叮
這絕對不是蚊子大腦發達到能想出這種辦法,更不是吃人血后變聰明了。這是由蚊子的一些習性決定的,蚊子其實很懶,因為它們只會飛不會走動,“認準”你后基本就會只纏著你,所以有時會出現,同一張床上的兩個人,一個沒有被叮一口,另一個往往被叮得渾身是包。那蚊子憑啥就會認準那個人了呢?這還真不是由此人倒霉不倒霉,運氣好不好決定的,而是其身體的一些特征在起主要作用。這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哪些人容易招蚊子”。
哪些人容易招蚊子
對于這個問題,回答起來可真是五花八門,似乎還各有各的道理。例如有愛叮女性的“男女性別說”,有愛叮皮膚白嫩的“皮膚好壞說”,更有愛叮某型號血液的“血液型號說”。可是,這些說法目前都缺乏足夠的科學依據來證實。
蚊子在選擇叮咬人群上確實有它的偏好,蚊子愛叮什么人主要是看此人的某些特征對蚊子的吸引是否足夠強烈,能夠引導蚊子更快捷地找到他。于是,在同一環境中,某些人特別容易招蚊子,可對有些人,蚊子卻“視而不見”。這就是蚊子的“趨食性”。
蚊子的頭上和腿上長著觸角和剛毛,對濕度、溫度及汗液都很敏感,所以它們常愛叮愛出汗、體味重的人。這些人汗腺發達、體溫較高,血液中的酸性增強,所排出的汗液使得體表乳酸值升高,對蚊子能產生直接的刺激與吸引。此外,蚊子的觸角里有一個受熱體,它對溫度十分敏感,只要有一點溫差變化,便能立即察覺得到,流汗的人肌體散熱快,呼出更多的潮濕氣體與二氧化碳對蚊子同樣有吸引力。兒童的皮膚嬌嫩,新陳代謝活潑,皮膚上的毛孔揮發汗液更快,所以也常挨蚊子叮。
同理,蚊子喜歡勞累或呼吸頻率較快的人。是因為人在從事體力勞動或運動后呼吸會加快,這樣呼出的二氧化碳相對較多,二氧化碳氣體會在頭上方形成一股潮濕溫暖的氣流,蚊子對此比較敏感,會尋跡而至。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有時傍晚去公園散步,頭上老飛著一團恐怖的蚊子的直接原因。
還有,蚊子喜歡弱光,偏好深色,黑色的衣服正好合適于蚊子的視覺習慣,其次是藍、紅、綠等色,但蚊子不愛白色。蚊子也愛叮膚色較黑或膚色發紅的人。但是,蚊子對強氣流很敏感,夏天當你搖扇或吹風扇乘涼時,蚊子就很難接近你。
好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