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出濕疹危害:或誘發營養不良
新生兒為什么會出現濕疹呢?濕疹是幼兒常見的情況之一,新生兒也是濕疹的易發人群,寶寶出濕疹,這可急壞了爸爸媽媽們。那么新生兒濕疹是如何引發的呢?我們又該如何預防新生兒的濕疹呢?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新生兒濕疹的護理常識。
新生兒濕疹的原因
從內因上來說,我們的小嬰幼兒本身的皮膚角質層只有成人的1/3厚,非常薄,而且毛細血管網又非常豐富,內皮細胞含水量及氯化物比較多,對各種刺激因素比較敏感,所以嬰幼兒容易得濕疹。
另外一個內因,濕疹是有遺傳傾向的,如果孩子的父母是過敏性體質得濕疹,這個孩子的濕疹率比其它孩子要高很多。
還有外在因素。比較常見的是過敏,如果孩子吃入的東西讓他引起過敏反應,比如牛奶蛋白,雖然有些孩子是吃純母乳喂養,但是也可能起濕疹。
母親吃的蝦、雞蛋、牛奶,其中一些食物的成份可能通過乳汁引起新生兒過敏。
孩子既然在這個世界上接觸各種各樣的東西,比如吸入了空氣中的化學性氣體,吸入霉菌孢子,或者家里擺了不適當的植物的花粉、植物的揮發物、塵螨、動物的碎屑等等。
新生兒濕疹的危害
脂溢型多見于1—3月的小嬰兒,其前額、頰部、眉間皮膚潮紅,被覆黃色油膩性鱗屑,頭頂部可有較厚的黃漿液痂。以后,頦下、后頸、腋及腹股溝可有擦爛、潮紅及滲出。其母孕期常常有脂溢性皮炎或較嚴重的痤瘡。患兒一般在6個月后改善飲食時可以自愈。
滲出型多見于3—6月肥胖的嬰兒。先出現于頭面部。除口鼻周圍不易發生外,兩面頰可見對稱性小米粒大小紅色小丘疹,間有小水皰及紅斑,基底浮腫,片狀糜爛滲出,黃漿液性結痂較厚。因抓癢常見出血,有黃棕色軟痂皮。剝去痂皮后露出鮮紅色濕爛面,呈顆粒狀,表面易出血。如不及時治療,可向軀干,四肢及全身蔓延,并可以繼發感染。
干燥型多見于6個月—1歲小兒,或在急性亞急性期以后。皮膚表現為丘疹、紅腫、硬性糠皮樣脫屑及鱗屑結痂,無滲出,常見于面部、軀干及四肢伸側面。往往合并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
好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