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的體態語言 媽媽們讀懂了嗎?
小寶寶雖然不會說話,但是也會表達自己的情感,如體態語言就是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面部表情的變化,身體姿勢的變化都屬于體態語言,不同的體態語言代表著不同的含義,作為家長,我們要學會讀懂孩子的體態語言。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常見的體態語言的含義。
一、癟嘴現象,有求相告
嬰兒癟起小嘴,好像受到委屈,也是啼哭的先兆,實際上,這是對成人有所要求。比如想吃奶了,寂寞了想找人玩,或者要大人抱起來換個環境或姿勢。大人就要觀察他究竟是哪種需求,進而滿足他的要求。
二、撅嘴咧嘴,小便報到
通常,男嬰撅嘴表示有小便,女嬰則咧嘴,或上唇緊含下唇。父母要細心觀察嬰兒嘴型的變化,這樣就能清楚嬰兒小便的規律,從而進行引導,這就有利于培養嬰兒的自控能力,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三、發稀磨牙,缺鈣信號
孩子鬧夜、磨牙、頭發稀疏、盜汗、發育遲緩等,都是佝僂病的早期癥狀。應該注意給嬰兒補鈣、補磷、補充維生素D,并讓嬰兒常曬太陽。因為,常曬太陽能促使自體產生維生素D,維生素D可促進鈣和磷的吸收。
四、睡覺出汗,正常之道
絕大多數孩子在睡覺時都會出汗,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因為兒童的新陳代謝要比大人旺盛,機體能夠把吸收到的各種營養及時轉化為機械能、化學能和電能,以供機體正常活動,多余的部分則轉化為熱能,這樣能夠維持體溫。如果孩子吸收的營養較多,體內就會產生較多的熱量,孩子入睡后,身體表面的血管就開始擴張,散發熱量,導致孩子在睡覺中出很多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