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護理中最易誤會的正常現象
對于初為人父人母的家長來說,對于寶寶的一舉一動都特別的注意,特別的關心,導致一些原本是寶寶正常的生理現象的表現,常常被誤認為是一些疾病,如:生理性黃疸被誤認為是肝炎、正常溢乳被誤認為是嘔吐、新生兒奶禿被誤認為是脫發等。下面大家就一起來看看這些正常的生理現象吧。
1、生理性黃疸誤認為肝炎
新生兒在生后2~3天開始出現黃疸,4~5天后最明顯,7~14天自然消退,一般情況良好,無不良反應,稱“生理性黃疸”。如果10天內黃疸消失,就不是病態,更不是肝炎,叫“生理性黃疸”。它一般在生后第4~5天出現,一周左右消失,早產兒黃疸可持續到14天消失。總之,生理性黃疸屬正常生理過程,不需要治療。
2、誤擠壓寶寶乳腺
新生兒的乳房在生后第4~5天出現輕度腫脹,并有少許乳汁溢出,7~10天達高潮。這是因為母親在妊娠后期體內分泌雌激素(孕激素及催乳素),致使胎兒通過胎盤吸收了較多的激素所造成的乳腺一時性腫脹,無論男孩、女孩都可有,屬于生理現象,2~3周即可消失,千萬不要擠壓,否則可能會讓小嬰兒患“乳腺炎”。
3、正常溢乳誤為嘔吐
新生兒胃賁門括約肌松弛,幽門括約肌相對較緊張,胃容量小(約為30~60毫升),胃呈水平位,容易發生溢乳,所以在喂奶后應將嬰兒豎起,輕拍后背,排出咽下的空氣,然后取右側臥位,枕頭高3~4厘米即可。少量溢乳屬正常現象,不應按嘔吐治療。
4、誤擦胎脂
胎脂有保護胎兒皮膚、防止細菌感染及保溫的作用。除了胎脂較厚,皮膚皺褶多的大腿根、腋下及脖子等處,只用輕輕的擦拭,以防胎脂分解成脂肪酸刺激局部皮膚而發生糜爛外,其它部位的胎脂不宜擦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