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腹瀉是怎么回事?
寶寶腹瀉是常見的一種情況,寶寶生下來沒多久就開始腹瀉,這讓媽媽們非常的心疼,其實這很可能是母乳性腹瀉。那么為什么會出現母乳性腹瀉的情況呢?怎么預防母乳性的腹瀉呢?下面我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有關母乳性腹瀉的常識!
母乳性腹瀉病癥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是種很常見的疾病,它主要就以拉肚子、腹痛為主,患者在患得腹瀉病癥期間會出現虛弱無力、食欲下降和頭暈等癥狀,嚴重時期的病患者會直接導致虛脫和癱瘓,最嚴重者會導致患者死亡。
引起母乳性腹瀉的原因是什么?
母乳喂養引起腹瀉,可能是母乳中的前列腺素E2含量較高,該物質促進小腸平滑肌運動,增加水和電解質的分泌而產生稀便。也可能是小兒對乳糖不耐受,體內缺乏乳糖酶。乳糖不耐受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可用醋酸鉛法測定患兒糞便中乳糖量以初篩,再用去乳糖飲食后迅速見效來證實。出現所謂生理性母乳性腹瀉時不要為了大便成形而改喂牛奶。嬰兒機體會逐漸適應母乳中的前列腺素,乳糖酶亦會逐漸發育成熟,酶活性增加,就能分解、消化和吸收乳糖,并隨著增加輔食逐漸好轉。另外注意小兒不要捂奶頭,每側乳房基本吸空后,如繼續吸吮,乳汁中脂肪量會增加,容易引起脂性消化不良,主張要吸就吸,不吸就停。每次10分鐘左右,飽滿的乳房即可基本吸空。
對于母乳性腹瀉,不用特別的擔心,可以看看下文怎么說:
怎么辦之繼續哺乳
一般比較輕的生理性腹瀉無需治療,媽媽可以繼續哺乳。這樣寶寶機體會逐漸適應母乳中的前列腺素,乳糖酶亦會逐漸發育成熟,酶的活性增加,逐步能夠分解、消化和吸收乳糖,并隨著增加輔食逐漸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