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教你如何分辨小寶寶胎記
很多爸媽會發現,寶寶生下來后身上會出現一些斑點,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胎記。但是卻不知道怎么辨別這些胎記對寶寶的健康有沒有影響,需不需要就醫。今天專家就教大家如何分辨小寶寶胎記,大家一起來看看下文的詳細講解吧。
深粉色的鸛吻痕
如果爸爸媽媽發現自家寶寶身上出現了粉紅色斑塊,且一般分布在寶寶身體的中線附近,比如出現在寶寶的眼皮、鼻梁、下顎、前額、頸部、背部的皮膚上,那么這有可能是鸛吻痕,又被稱為鮭魚色斑。
這類粉紅色斑塊是最為常見的胎記種類之一,其實是因為寶寶皮膚表層過多的毛細血管堆積造成的,在他們哭鬧、發熱、洗澡后,血管就會充盈,斑塊就會變得更紅、更明顯。不過不用擔心,盡管有一小部分粉紅色斑塊可能會持續很久,但大部分都會隨著寶寶年齡的增大而逐漸變淡、消失,一般多于寶寶1歲半左右消失。
TIPS:“鸛吻痕”的由來
這個名字來自于神話故事,鸛是西方傳說中的送子鳥,傳說送子鳥落到誰家屋頂造巢,誰家就會喜得貴子,幸福美滿。而在神話傳說里,鸛是抓著嬰兒的背部和頸部將其送來的,所以就把小寶寶頸背部及身上其他地方的粉紅痕,稱做“鸛吻痕”。如果粉色斑塊出現在寶寶的面部部位,或者眼皮上,那么也可以被親切地稱為“天使之吻”。
淡藍色的蒙古斑
如果爸爸媽媽發現寶寶身上有藍色斑塊,那么這可能是蒙古斑。這種胎記主要出現在寶寶腰部、臀部及背部,偶見腿部或肩部。蒙古斑含有大量色素,外觀為藍色、暗青色,大而扁平的斑點或斑塊,類似于淤青,多為左右對稱,且大多是單數,主要呈圓形、橢圓形或方形者居多,邊界多不明顯。
蒙古斑出現較早,通常寶寶出生后就可以發現,最初顏色會變深,但隨著寶寶年齡的增大又開始逐漸變淡,有極少一部分斑塊會伴隨終身,但大部分斑塊在寶寶2歲左右就開始變淡,4歲左右完全消失,皮膚恢復為正常顏色。
作為一種色素細胞堆積引起的皮膚顏色變化,蒙古斑在東方人中非常常見,沒有臨床意義,也不會對寶寶造成什么不良的影響,而且它會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消退,因此不需要特別治療,耐心等待它自然消退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