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早產兒吸氧可致失明
對于早產兒的護理,通常都是一出生便養在保溫箱的,但也有部分早產兒需要吸氧的,到底早產兒能不能吸氧呢?吸氧對早產兒的身體有哪些影響呢?
正常有懷孕周期為40周。當胎兒未夠月便出生了,稱作早產兒。對于早產兒,或許會出現一系列的情況,本身優質相對較差,很多時候會需要吸氧,但有專家指出,早產兒吸氧可致失明。
幾年來,隨著我國圍產醫學的快速發展,早產兒和低體重兒存活率不斷提高。氧氣對于搶救新生兒生命很重要,所以其使用不可避免,但伴隨而來的早產兒視網膜病變也與日俱增,由此而導致兒童失明的越來越多。
吸氧副作用不可忽視
有關資料表明,早產兒吸氧并發視網膜病變的幾率為15%至30%,雖然并非完全因吸氧引起,但家長一定要警惕,避免高濃度、長時間吸氧。視網膜病變初期,患兒的外觀基本正常,不易被家長察覺,容易使人麻痹大意。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病程通常分為五期,在第一期、第二期時,病變有一部分可自愈;到第四期則很嚴重,雖然可進行手術治療,但效果較差。如果發展到第五期,則有極大的危險致終身失明。需要提醒家長的是,從三期到四期病情變化非常快,只有短短的數天,加上嬰兒的眼睛從外觀看來沒有異常,因此很容易錯過。一旦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嬰兒很可能失明,所以孩子一旦有視網膜病變跡象,要密切監測病程發展,以便及時治療。
專家建議:對于出生體重在1500克以下或胎齡在28周以內的,出生后曾接受過長期吸氧的嬰兒,家長應在孩子出生4周內及時帶孩子到專業的眼科醫院進行檢查,以便早期發現,及時治療視網膜病變的問題。
如遇到早產兒或低體重兒出生后因血管發育不完全而出現呼吸窘迫的情況,的確需要人工吸氧。可以說人工吸氧已成為了搶救早產兒生命不可缺少的手段。
但即使氧氣能將早產兒從危重的病情中搶救過來,我們也需要警惕若給早產兒吸入高濃度氧氣,或用氧時間過長,會使早產寶寶患上視網膜病變。這是因為早產寶寶視網膜本身發育不完全,高濃度氧氣刺激視網膜組織,使視網膜血管的正常發育受到干擾,從而產生病變。一般在出生后一個月左右出現,常為兩側,男女發病率相等。
故此在給早產兒進行吸氧治療時,醫生一般會控制氧氣濃度,使其在40%以下,并且時間也不宜過長。此外,家長還需定期帶早產寶寶到醫院做眼科檢查,密切監測病程發展,一旦發現寶寶有視網膜病變跡象,應及時到醫院檢查治療,若是錯過最佳治療時機,或將導致嬰兒失明。
出生4周及時檢查
專家指出,氧氣對于搶救新生兒生命作用關鍵,所以其使用不可避免。對于有過吸氧治療史的新生兒,家長要盡早帶孩子到眼科進行檢查,以便早期發現和治療視網膜病變。
出生體重在1500克以下或胎齡在28周以內的嬰兒、體重及胎齡正常,但出生后接受過吸氧的嬰兒,都應該及時進行視網膜檢查。而檢查的時間為出生后4周,或從母親懷孕后32周時開始檢查,這樣可以及時發現和篩查嬰兒的視網膜病變并及時治療。
一定要去正規的眼科找有資質的醫生,他們用間接眼底鏡或眼底數碼相機可以捕捉到嬰兒是否視網膜病變。通常來說,病變早期若在視網膜的有血管區和無血管區之間出現“分界線”,則是嬰兒發生視網膜病變的臨床體征。
治療時機切勿錯過
雖然得到了及時篩查,但如果錯過最佳治療“時間窗”,嬰兒也可能永遠生活在黑暗中。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病程通常分為五期,在第一期、第二期時,病變有一部分可自愈;到第四期則很嚴重,雖然可進行手術治療,但效果不好。如果發展到第五期,則有極大的危險終身失明。
因此,在病程一至三期時,是治療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最佳時間段,尤其第三期是治療的關鍵期。需要提醒家長的是,從三期到四期病情變化非常快,只有短短的數天,加上嬰兒的眼睛從外面看來沒有異常,因此很容易錯過。一旦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嬰兒很可能失明,所以孩子一旦有視網膜病變跡象,就應該緊密監測病程發展,及時治療。
-
早產兒該如何護理比較好大家必須要做好早產兒的護理工作,由于早產兒抵抗力較差,平時應該要做好防止感染的措施,并且要注意身體保暖,避免早產兒疾病的
-
正確哺乳早產兒,新的媽媽牢記這5點我們都知道早產兒在出生的時候這段時間非常危險的,其實喂養才可以讓寶寶的身體更加健康的,在喂養的過程中,很多人都會覺得沒有
-
早產兒補充營養很重要 早產兒要如何喂養呢早產兒的免疫功能比較差,因此父母應該要正確的護理早產兒,增加各種微量元素的攝入量,有助于增強孩子智力發育,做好早產兒的護
-
早產兒喂養注意事項有哪些早產兒應該要做好全面的護理工作,應該要采取合適的喂養方式,并且要堅持母乳喂養,能夠增強孩子身體的抗病能力,并且要按需給早
-
重視早產兒喂養的原因有哪些大家都知道早產兒的免疫功能比較差,因此大家應該要做好早產兒的護理工作,增加營養的攝入量,能有效改善早產兒身體素質,可以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