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身體素質差 做好預防避免早產
俗話說寧可在肚里一分鐘,好過出來一天,意思就是胎寶寶最適宜的環境是母親的大肚子,在這里可以獲取更多的營養,如果發生早產,那么身體的素質就會受到影響,護理不當甚至會導致發育緩慢,下面我們就為大家介紹一下發生早產的一些信號。
所謂早產,即孕媽媽在懷孕12周至37周生產的,都稱之為“早產”。而體重低于1500公克,就是極低體重,對早產兒來說,可能出生的周數只是一、二周之差,但生理狀況卻有很大的差別。根據臨床統計數據,早產兒占新生兒死亡的80%,愈早出生的寶寶面臨的問題愈多。
一個36周、體重2000公克的寶寶,和26周,體重不滿1000公克的寶寶相比,前者幾乎和一般足月的寶寶沒有什么差別,后者卻可能必須和死神搏斗,在生死邊緣掙扎。所以,孕媽媽盡量要調整好自己的身體,盡量避免早產,同時,自己也應該提前了解早產跡象,以隨時應對。
早產最明顯的跡象就是子宮收縮,一般會在早晨發生。懷孕時孕媽媽的子宮通常是松馳的,懷孕中期,一天當中會有3到5次的子宮收縮,此時孕媽媽會感覺肚子硬硬的,但如收縮次數過于頻繁,甚至達每小時3次以上,就要十分注意,此外,如果有下腹、下背酸痛、明顯的下墜感、外陰部壓迫或出血、破水等,就是明顯早產跡象了,就要立即就醫。
那么該怎樣避免呢?關鍵就是要注意休息。
孕婦勞累是造成早產的主要原因。準媽媽要隨時找時間休息,不要讓自己處于太勞累的狀態,現代人工作忙碌,壓力大,經常加班熬夜,所以也讓不少職場準媽媽感覺十分疲累,所以,一旦發生有不明原因的子宮不正常收縮,孕媽媽就要立即臥床休息,如果休息沒有用,子宮還是不正常的收縮,甚至到每十分鐘收縮一次,就要趕快到醫院,由醫生采取必要的措施,包括吃藥安胎或是打點滴等。
早產兒面臨的問題與生存壓力比一般足月的寶寶多得多,剛出生時是生存問題:呼吸、心跳、水分的維持以及營養的吸收等。即便度過了難關,后期還可能遇到肺部慢性疾病,腦部受損造成的肢體障礙、發育遲緩,眼睛也會出現視網膜的病變等長期的后遺癥。這對父母而言是很大的精神壓力,不僅他們受累,而且寶寶也受苦。
為了寶寶的健康和未來幸福,孕媽媽們要避免早產,隨時留意身體變化,及時產檢。
-
早產兒該如何護理比較好大家必須要做好早產兒的護理工作,由于早產兒抵抗力較差,平時應該要做好防止感染的措施,并且要注意身體保暖,避免早產兒疾病的
-
正確哺乳早產兒,新的媽媽牢記這5點我們都知道早產兒在出生的時候這段時間非常危險的,其實喂養才可以讓寶寶的身體更加健康的,在喂養的過程中,很多人都會覺得沒有
-
早產兒補充營養很重要 早產兒要如何喂養呢早產兒的免疫功能比較差,因此父母應該要正確的護理早產兒,增加各種微量元素的攝入量,有助于增強孩子智力發育,做好早產兒的護
-
早產兒喂養注意事項有哪些早產兒應該要做好全面的護理工作,應該要采取合適的喂養方式,并且要堅持母乳喂養,能夠增強孩子身體的抗病能力,并且要按需給早
-
重視早產兒喂養的原因有哪些大家都知道早產兒的免疫功能比較差,因此大家應該要做好早產兒的護理工作,增加營養的攝入量,能有效改善早產兒身體素質,可以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