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幼兒換位思考的能力
寶寶在成長階段中的教育,是不可以忽略的,另外,在培養寶寶換位思考的能力,也是需要的。
當孩子滿1歲時,自我意識漸漸明晰,開始能夠意識到他人的情緒變化。比如看見有人開懷大笑時,他可能也會一起笑;看到有人傷心痛苦,他可能也會悶悶不樂。對于這個時期的孩子,家長可以多提供一些人物表情,可以是來自電視上的人物,也可以是卡片或書本上的,引導孩子進行觀察。這種“察言觀色”可謂是一種基礎能力,只有會“察言觀色”,才可能理解他人的情緒和感受。
孩子長到18個月時,不但能感知他人的情緒變化,還能做出適當的反應,比如看見小伙伴摔倒受傷,他可能會跑過去抱對方,或者把自己的玩具送給對方玩。如果你的孩子在這個時候不具備這個能力,那么你就要適當地引導,可以對孩子說:“看,小弟弟摔倒了,你去抱抱他,他就不疼了。”或者說:“小妹妹摔哭了,把你的玩具給她玩一會兒,她就好了。”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磕磕碰碰的會有各種感受,當孩子有新的感受時,家長可以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然后嘗試著推及他人,讓孩子想象他人遇到這種情況,會有什么樣的感受和想法。比如,自己磕著了很疼,然后讓他想到他把別的小朋友推倒了,別的小朋友磕到地上也會很疼。
當孩子處于2~4歲的年齡段時,家長應結合實際情景,引導孩子根據人們的表情與行為判斷其內心感受。比如看見爸爸下班后的表情,就能判斷出爸爸很累,然后給爸爸捶捶背或端杯水,這樣就可以減輕爸爸的疲勞。
孩子長到五六歲后,其知識經驗和生活體驗更為豐富,對事物的認識也更為深刻。這個時期,家長應該引導孩子學會傾聽他人的感受,并根據他人的需求來做出行動。比如看見有的孩子摔倒了,可以對自己的孩子說:“你過去看看,問問小弟弟摔疼了嗎,用不用你扶他起來。”這正是在引導孩子關心、體諒他人的感受。
相關文章
-
如果讓你重新帶一次孩子,有哪些坑是你難以避免的?剛有小孩的爸爸媽媽,在新手的道路上都難免磕磕絆絆
-
如何保護孩子的視力一般到了春天我們都知道天氣變化無常,很多人都可能會出現一些過敏性的疾病的,學校開學的時候應該要注意孩子的一舉一動,及時的
-
哪些玩具不適合小孩子玩一些比較危險的玩具盡量的不要給自己的寶寶玩耍,以免傷害到寶寶的身體健康,但是現在玩具的材質都是相當的多的,有些玩具的安全
-
和胎兒之間的神秘互動當準媽咪第一次感覺到胎兒在動的時候,那種從心底流露出的驚喜,真是一輩子難忘的回憶!其實,胎動不僅是胎兒在動而已,也是能顯
-
為何家長們總被偽早教忽悠呢很多媒體早已揭露過各種偽早教的亂象和騙術。一些人披著所謂引進自西方的早教理論的外衣,鼓吹“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