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愛的能力
一個好的孩子離不開家長和老師的教育,所以在生活當中好好的培養自己的孩子是每個家長很重要的事情,尤其是家長們想要優秀的孩子就必須培養她們如何去懂得愛,那么,如何培養孩子愛的能力?接下來我們大家一起去了解下吧。
讓孩子學會表達愛
情景:皎皎14個月了,在媽媽上班時她由外婆帶著。一般情況下,皎皎都表現得很聽話,可媽媽一回家情況就不同了,她就是不讓媽媽離開自己一步,而且不肯好好吃飯和睡覺,經?摁[,外婆常埋怨是媽媽慣壞了孩子。
分析:從出生那一刻起,孩子的第一個愛的對象就是媽媽,他們希望每時每刻都與媽媽在一起,并用他們獨特的方式向媽媽表達愛。同時他們相信自己是無條件地被媽媽愛著,因此,他們跟媽媽在一起時會更隨性地展示真實的自我。
示范:回到家后,媽媽可以對皎皎說:“寶貝,媽媽也最想你了。可是你看,你整天和媽媽在一起,外婆都不高興了,她也是最愛寶寶的,也想抱抱寶寶,你快去抱一抱外婆,她一定會很高興的。”這樣做,是為了讓孩子體驗多種形式的愛,發現更多愛的對象。
給孩子愛的樣本
情景:蒙蒙的爸爸媽媽經常當著孩子的面吵架。一天,蒙蒙要媽媽帶他去小區游樂場玩,媽媽讓他吃了飯再去。沒想到蒙蒙指著媽媽喊道:“你這個蠢女人,真口羅嗦!”在旁的爸爸被蒙蒙的怪臉逗得笑出聲來,不料,蒙蒙跑過來生氣地踢了爸爸一腳。
分析:父母之間的交往方式決定了寶寶學會什么樣的愛,也影響著孩子的行為模式。通常情況下,如果父母相互尊重,彼此接納,能夠很好溝通,用健康的方式表達愛意,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的寶寶懂得如何去表達自己的誠意和友情,更善于和周圍的人建立良好的關系,也更容易得到他人的愛。
示范:媽媽可以對蒙蒙說:“哎呀,媽媽餓了,媽媽要吃了飯再去玩,這樣才有力氣。今天爸爸做的飯可香了,你能不能幫媽媽盛碗飯,好嗎?吃完飯我們就能去玩了!”這樣做,可以讓孩子學習父母之間彼此尊重的行為模式。
讓孩子懂得關愛他人
情景:媽媽生病躺在床上,可貝貝還是纏著媽媽講故事。爸爸試圖用零食吸引貝貝,可是沒過一會兒,貝貝又跑回來纏著媽媽做游戲,爸爸只得強行將貝貝抱出去。
分析:處于以自我為中心時期的孩子還沒有學會去理解別人的感受,貝貝不知道處于病痛中的媽媽是何感受。如果此時讓孩子為病中的父母做些簡單的事,對孩子來說是有益的。當孩子用積極的行為表達自己對他人的關愛,并獲得接納和贊美時,愛就開始在他心里生根發芽了。
示范:病中的媽媽可以對孩子說:“媽媽也很想給你講故事,但你看媽媽生病了,覺得很難受,真希望你能給媽媽倒杯水。”
父母可以積極地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感,并幫助孩子找到表達同情關懷的適當方式。
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情景:吃完飯后,3歲的冰冰說:“媽媽,我幫你洗碗好嗎?”媽媽馬上回應:“去去去,別給我添亂了,這是大人的事,你去看你的動畫片吧!”
分析:2~3歲的孩子愿意模仿父母做家務,希望獲得成就感以及歸屬感。而不少父母常常拒絕承認孩子的能力,拒絕給孩子承擔家庭責任的機會,這樣只會讓孩子產生挫敗感,認為自己無能而懼怕付出。
示范:媽媽可以這樣對孩子說:“你真乖,媽媽在單位累了一天了,有你幫忙,媽媽覺得輕松很多,不過你還太小,等你長大點就可以幫媽媽洗碗了,現在幫媽媽把抹布遞過來好嗎?”
父母讓孩子分擔家庭中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感謝孩子所付出的努力,可以讓孩子相信自己是充滿力量的,感覺到自己也是家庭中的重要人物,并為此不斷努力。
專家提示:上面所述的也就是如何培養孩子愛的能力,好好的培養孩子是每個家長都要做好的工作,再者就是孩子是沒有自控能力的很多事情都需要家長們的引導和示范,因此在這些上面家長們也要做好了,這樣才能夠培養好的孩子。
-
如果讓你重新帶一次孩子,有哪些坑是你難以避免的?剛有小孩的爸爸媽媽,在新手的道路上都難免磕磕絆絆
-
如何保護孩子的視力一般到了春天我們都知道天氣變化無常,很多人都可能會出現一些過敏性的疾病的,學校開學的時候應該要注意孩子的一舉一動,及時的
-
哪些玩具不適合小孩子玩一些比較危險的玩具盡量的不要給自己的寶寶玩耍,以免傷害到寶寶的身體健康,但是現在玩具的材質都是相當的多的,有些玩具的安全
-
和胎兒之間的神秘互動當準媽咪第一次感覺到胎兒在動的時候,那種從心底流露出的驚喜,真是一輩子難忘的回憶!其實,胎動不僅是胎兒在動而已,也是能顯
-
為何家長們總被偽早教忽悠呢很多媒體早已揭露過各種偽早教的亂象和騙術。一些人披著所謂引進自西方的早教理論的外衣,鼓吹“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