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受孕前的各項準備
天下的父母都希望生一個健康又聰明的寶寶,那就要重視孕前準備。除了營養和生活方式的調整,還要注意以下事項:
1、受孕時機的選擇
(1)生育年齡的選擇:我國婚姻法規定的結婚年齡,男方不得早于22歲,女方不得早于20歲,這是法定的最低年齡,并不是最佳年齡。據統計,新婚夫妻如不采取避孕措施,約有80%以上婦女在婚后一年內會受孕。
從醫學和社會學觀點看來,女性最佳結婚年齡為23–25歲,男性為25–27歲,最佳生育年齡一般都認為女性為25–29歲,男性為25–35 歲。如過早生育,女方生殖器官和骨盆往往尚未完全發育成熟,妊娠、分娩的額外負擔對母嬰健康均為不利,也會增加難產的機會,甚至造成一些并發癥或后遺癥。
而且,過早承擔教養子女的責任,會影響工作、學習和家庭生活的安排。但也應避免過晚生育,一般女性不要超過30歲,因為年齡過大,妊娠、分娩中發生并發癥 (如子宮收縮乏力,產程延長,產后出血等)的機會增多,難產率也會增高。尤其在35歲以后,卵巢功能逐漸趨向衰退,卵子中染色體畸變的機會增多,容易造成流產、死胎或畸胎。
如能選擇最佳年齡生育,這個時期是生殖力最為旺盛的階段,精于和卵子的質量較好,計劃受孕容易成功,難產的機會也少,有利于下一代健康和身體素質的提高。
(2)受孕季節的選擇很多學者建議選擇夏末秋初受孕,第二年春末夏初分娩較為理想。因為夏秋受孕的婦女出生脊柱裂、無腦兒畸形的機會明顯低于冬春季受孕者。
而且,早孕反應階段正值秋季,已避開盛夏對食欲的影響,秋季蔬菜、瓜果供應齊全,容易調節食欲、增加營養。
當進入易感風疹、流感等疾病的冬季時,妊娠已達中期,對胎兒器官發育的影響已減少,足月分娩時正是氣候宜人的春末夏初,有利于新生兒適應外界環境,從而能良好地生長發育。但在實際生活中,還應從男女雙方健康情況、工作與學習負擔等因素全盤考慮。
2、健康條件的準備:父母的健康是優化下一代身體素質的基礎。計劃受孕最好在男女雙方都處于體質健壯、精神飽滿的條件下進行。在患病期間應盡量避免受孕。
新婚階段,由于男女雙方體力上都比較疲乏,接觸煙酒機會較多,如婚后隨即受孕,常會影響孕婦的健康和胎兒的發育。一般認為最好延緩到婚后3―6 個月受孕比較適當。因為經過幾個月的婚后生活,新婚階段的體力疲勞已經恢復,工作和家務也應安排就緒,性生活也有了規律,夫妻雙方在各方面也能互相適應, 在此時,健康狀態良好,就可以考慮計劃受孕。
此外.在受孕前的準備階段,應注意加強營養,做好勞逸安排,促進身心健康,有利于妊娠的發展。
-
女性一直懷不上孩子的原因?對大多數夫妻而言,結婚后備孕要孩子是十分自然的事情,一般來說,很多女性在備孕半年內就會成功懷孕,步入人生的新階段。然而,
-
這三點備孕常識,一定要知道!繁育生命,延續下一代,是每個新手爸媽和每個家庭的共同責任。
-
早泄會懷孕嗎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早泄給我們的身體帶來的危害也是比較大的,有很多的男性朋友們都會出現早泄,這樣的癥狀給我們的男性朋友們
-
排卵期同房為什么不懷孕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在平時的時候應該按照什么樣的方法達到排卵期同房,能夠更好的懷孕才是給我們的身體帶來非常好的幫助的,是
-
同房后多少天能測出懷孕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在同房多久之后,才能夠說出我們懷孕的家鄉,有很多的人們都會給自己的身體帶來非常多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