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步期寶寶護理要點有哪些呢
孩子的健康護理是都很關注的,很多的父母也是都很關注的孩子的健康護理的,孩子學走路也是不能忽視的,那么學步期寶寶護理要點有哪些?
寶寶一歲左右就要開始學走路了,有的總是要爸爸媽媽抱,有的晃著晃著就摔個跟頭,還有的走起來像只小鴨子,這些現象都說明孩子走路姿勢不對,媽媽們要特別注意。專家提醒,孩子如果有以下三種情況,又沒有及時發現和糾正,會對他今后的成長發育造成很大影響。
八字腳需補充鈣
寶寶的八字腳表現在腿上。x型腿的寶寶愛夾著大腿走,一般都不愛走長路,老嚷著讓媽媽抱。有時候這種姿勢的寶寶是缺乏肌肉負重鍛煉,媽媽別老寵著,要讓 他多做些鍛煉;o型腿的寶寶走路像騎馬,不過慢慢自己就能調整過來。這兩種走態一般在2歲就能慢慢恢復正常,但如果一直這樣,就有缺鈣和維生素的跡象,需要治療。像o型腿嚴重的寶寶甚至要給雙腿打上石膏來糾正。
跌撞易影響平衡
寶寶學步時,跌撞、摔跤都正常。不過,如果到2歲后還是這么跌撞著走,那么就要帶他去醫院,一種可能是骨架結構的問題;另一種可能是小腦疾病影響平衡,也可能是腦缺氧或腦癱。
跛行要查髖關節
鴨子步和跛行。這種步態一開始學步就很明顯,一種原因是因為他還是平足,走的過程中要慢慢練,不妨讓他蹬小轱轆童車,一般到5歲前就會自然出現弧度;另 一種原因是由于兩側先天性髖關節脫位,要趕緊去醫院。走路跛行的多是得過小兒麻痹的孩子,若是一開始走就這樣,那可能是單側髖關節脫位引起的。
嬰兒不會爬長大愛得病
專家們專注于兒童感覺統和失調等研究。這是由于環境污染、剖腹產率居高不下等因素,感覺統和失調的兒童越來越多。調查發現,感覺統和失調的兒童90%以上不會爬行或爬行時間很短,而爬行是目前國際公認的預防感覺統和失調的最佳手段。為此,兒童保健專家呼吁,為了孩子健康成長,一定要在嬰兒期及早訓練爬行。
醫學研究表明,在3至13歲兒童中,有10%—30%的兒童不同程度地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平衡能力差易摔倒、膽小、內向、手腳笨拙、愛哭等癥狀,這并不是一般的教育問題,而是兒童大腦發育過程中某些功能不協調所致,在醫學上被稱為“感覺統和失調”。
育兒專家介紹,爬行是人一生中手腳等各個身體器官的最先綜合協調使用。爬行時嬰兒必須用四肢支撐身體的重量,這就使手、腳及胸腹背、四肢的肌肉得到鍛 煉,逐漸發達起來,為站立和行走打下基礎。嬰兒出生3個月后,頭能直立了,就可以經常讓其趴著玩,每次3至5分鐘,隨月齡增長,循序漸進。孩子如果不愛 爬,家長就要抓住孩子情緒好的時候,讓孩子在游戲中練習爬行,最好家長和孩子一起爬。7至9個月是模仿能力形成期,訓練孩子爬行時,家長先做示范爬,如追 逐滾動的球,拿到后放在孩子面前,讓其模仿爬。
專家認為,在孩子爬行問題上,家長的意識起決定性作用。很多家長早早就讓孩子坐進學步 車,將學步車視為育兒的好幫手。最新兒童保健醫學研究證實,學步車不僅不能促進嬰兒的運動發育,還與多方面的嬰兒運動發育遲緩有關。使用學步車的嬰兒與未 使用者相比,學會爬行、獨自站立和行走的時間都晚。調查發現,使用學步車時間每增加24小時,獨自站立和行走的時間就會延遲3天多。
上述內容介紹了學步期寶寶護理要點的介紹,現在應該是有了解了吧,一定不要忽視了對孩子的健康護理,希望每個寶寶都能健康成長。
-
陪伴三歲寶寶一起做的幾件小事!3歲到7歲正是寶寶啟蒙、認識世界的重要階段。
-
孕婦睡姿要注意哪些其實我們都知道在懷孕期間的話應該要多注意自己的睡眠時間,或者是注意自己的睡覺的一些方法,不然的話也會影響到寶寶的身體,更
-
嬰兒濕疹形成的原因對于小孩子來說,我們都知道很多的寶寶的皮膚也是非常嬌嫩的,如果是給寶寶穿的非常多或者是不注意把我的個人衛生習慣,也會導致
-
孩子不聽話怎么辦呢小孩子在很小的時候是非常淘氣的,時常會把家中搞得非常凌亂不堪,或者出現大聲喊叫、謾罵等極度的不聽話,此時家長們會采取體罰
-
寶寶愛黏人怎么辦寶寶從小和家長待得時間長了,為之彼此之間的親情是非常難以割舍的,以致寶寶無論在何種時間當中都表現的特別黏人,特別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