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手語3大疑問
嬰兒在小的時候,還沒學會說話,父母就應該教會寶寶哪些手語代表什么意思,這樣,嬰兒才能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在學習手語時,可能會出現3大疑問。
Q1:寶寶學起來會不會很難?
一談到手語,我們記憶中仿佛都是眼花繚亂的手勢,父母難免懷疑學習起來會很難,不過事實并非如此。因為嬰兒手語大多只用1個手勢表達1個概念,如將食指放在唇前表示“安靜”,并不會連貫使用手勢,也無需沿用手語語法,況且手勢多半具有“象形”特色,不但容易學,理解起來的難度也很小。
其實,嬰兒手語并非新發明。在剛開始學說話時,嬰兒本來就會模仿大人的手勢、動作來表達意思,例如點頭表示“開心”。因此,善用手語只是進一步引導孩子發揮原有的潛能。
教孩子學嬰兒手語就像講話一樣簡單,初期只要先學幾個和生理需求有關的單字,在和孩子說話的同時,將重點單字比畫出來讓孩子看到,只要時機成熟并重復幾次之之后,孩子就能理解這些重點單字。
Q2:什么時候是學習的最佳時機?
嬰兒手語適用于任何一個正在學習說話的孩子,但主要學習對象多集中在3歲以下幼兒。6~8個月期間是開始學習嬰兒手語的最佳時機,此時父母已經能夠比較熟練地處理育兒事務,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教導孩子,而孩子也已經漸漸能夠坐穩,學習手語更加方便。最重要的是,孩子的生理發展已逐漸成熟(包含手眼協調、理解、記憶能力),可以應付學習手勢的需求。
除了根據年齡來判斷之外,也可用以下3點表現做為觀察指標。當孩子出現其中任何一種表現時,就表示孩子已經適合學習手語:
1. 幼兒常會東指西指,并向大人投以詢問的眼光。
2. 已經懂得揮手表示“再見”。
3. 當東西掉落時,會低下頭尋找東西。
Q3:用慣手勢后,孩子是否變得不愛用口語表達?
實際情況恰恰相反,凡是用慣手勢的孩子,加強口語學習的動機反而更強。究其原因,就在于孩子通過手語提早體驗到溝通的好處,所以他更加愿意嘗試其他的有效溝通方式,也就是使用更正式的溝通方式——口語。
寶寶的生理發育是有階段性的,當孩子六七個月大時,口腔發育尚未完全,但是已經開始用手爬行,此時用手來做一些簡單又有意義的手勢,遠比要求他們“說”出來要簡單得多、有效得多。自然而然,當孩子能夠運用口語表達需求之后,并不會繼續過多地使用手語,正如同會走的孩子一樣,再要求他去爬也是不太容易的。
-
陪伴三歲寶寶一起做的幾件小事!3歲到7歲正是寶寶啟蒙、認識世界的重要階段。
-
孕婦睡姿要注意哪些其實我們都知道在懷孕期間的話應該要多注意自己的睡眠時間,或者是注意自己的睡覺的一些方法,不然的話也會影響到寶寶的身體,更
-
嬰兒濕疹形成的原因對于小孩子來說,我們都知道很多的寶寶的皮膚也是非常嬌嫩的,如果是給寶寶穿的非常多或者是不注意把我的個人衛生習慣,也會導致
-
孩子不聽話怎么辦呢小孩子在很小的時候是非常淘氣的,時常會把家中搞得非常凌亂不堪,或者出現大聲喊叫、謾罵等極度的不聽話,此時家長們會采取體罰
-
寶寶愛黏人怎么辦寶寶從小和家長待得時間長了,為之彼此之間的親情是非常難以割舍的,以致寶寶無論在何種時間當中都表現的特別黏人,特別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