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有些“壞毛病” 家長不可過度干預
其實產后寶寶和媽媽都是在學習過程中,而寶寶在每個生長發育的階段都有一些特點,寶媽們也要在育兒的過程中多加學習,了解寶寶生長發育的關鍵期,但有時候寶寶的一些習慣,在媽媽看來是壞習慣,就過度干預了,這是對的嗎?
“壞毛病”一:吃手指
寶寶這些“壞毛病” 家長不可過度干預
小嬰兒是用口來認識世界的,1歲之內孩子有一個口腔敏感期,喜歡把所有觸手可及的東西放進嘴巴里嘗,以此感覺物體的味道、質地、性狀等,來認識世界,并獲得心理滿足。這種狀態,可能持續好幾個月,如果被強行終止,則可能出現口腔敏感期滯后的情況,即在一歲之后出現補償性反應,動輒把東西放在嘴巴里品嘗,甚至咬人。而且那個時候,想戒就更難了,沒準會延續到成年后。
你只需要這樣做:給寶寶勤洗著點手,指甲剪好、磨平,然后就讓他盡情地“享用”吧!平時注意清理好家中的地板,別留下能讓孩子放進嘴里的東西。
切忌:看著他的手不讓他吃,或者用手套或是長的衣袖來“封”住寶寶的小手。
“壞毛病”二:四處爬
爬是對孩子感覺統合和小腦平衡最重要的訓練,能較早地讓寶寶主動接觸和認識事物,促進認知能力的發育。爬得不好或是不會爬的,容易感統失調和平衡力差,感統失調的孩子容易做事不專注、多動、容易沮喪和產生挫敗感。寶寶半歲后就逐漸嘗試著學習爬行了,從匍匐爬行到跪著爬。
你只需要這樣做:給寶寶多買幾件耐磨的衣褲襪子讓他可勁兒爬。當然,像廚房重地等“危險”地帶,最好干脆關上門。
切忌:走哪兒抱哪兒,不給孩子任何自己鍛煉的機會。
“壞毛病”三:扔東西
扔東西其實是種嬰兒游戲。寶寶在不斷重復的動作中強化了對各種物體、環境的認識,還可以鍛煉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不妨把“扔”和“撿”當成個親子游戲玩,在“扔”和“撿”之間的眼神交流、身體接觸,能滿足寶寶的情感需求,父母的積極應答也可以激發寶寶的積極反應,使其產生自信與滿足感。
你只需要這樣做:在家里開辟個游戲角,給寶寶準備質地不同、顏色各異的玩具讓他扔著玩。
切忌:總是批評孩子:“你怎么老是亂扔東西,再這樣媽媽就不喜歡你了!”
“壞毛病”四:手抓飯
寶貝開始吃輔食了,但他們不那么老實,直接伸手到湯碗里撈,不論什么都往嘴里塞。這是“幼兒自我意識的第一敏感期”,媽媽們應該知道,能用手抓飯的寶貝才是健康的,當寶寶試圖用勺子戳到食物,然后用不靈光的手腕回伸,千方百計把勺子送進嘴里時,是他們第一次自我定位和空間延展的重合敏感期。
你只需要這樣做:為孩子準備一個餐椅,小碗、勺子多買幾個。再給他穿好罩衣,飯菜盛得少一點,地上鋪好報紙。
切忌:直接給他喂,或者全家人盯著他的表現,還時不時評論兩句。
有時候寶寶的習慣看似是壞習慣,但是并不是的,所以媽媽們要學會分清哪些習慣是壞習慣,哪些習慣不能過度干預。
-
陪伴三歲寶寶一起做的幾件小事!3歲到7歲正是寶寶啟蒙、認識世界的重要階段。
-
孕婦睡姿要注意哪些其實我們都知道在懷孕期間的話應該要多注意自己的睡眠時間,或者是注意自己的睡覺的一些方法,不然的話也會影響到寶寶的身體,更
-
嬰兒濕疹形成的原因對于小孩子來說,我們都知道很多的寶寶的皮膚也是非常嬌嫩的,如果是給寶寶穿的非常多或者是不注意把我的個人衛生習慣,也會導致
-
孩子不聽話怎么辦呢小孩子在很小的時候是非常淘氣的,時常會把家中搞得非常凌亂不堪,或者出現大聲喊叫、謾罵等極度的不聽話,此時家長們會采取體罰
-
寶寶愛黏人怎么辦寶寶從小和家長待得時間長了,為之彼此之間的親情是非常難以割舍的,以致寶寶無論在何種時間當中都表現的特別黏人,特別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