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自己進餐的7個要點
孩子的“進餐教育”應該從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起開始,這樣做可以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用餐習慣、學會良好的進餐禮儀,養成良好的素質或性格。母嬰小編帶您一起了解培養孩子自己進餐的7個要點。
1.鼓勵幼兒自己進食。幼兒在長到1周歲時,往往開始喜歡自己用湯匙,有的母親見孩子舉止笨拙,生怕進食時湯湯水水弄污了餐桌或地板,不準孩子自己動手,而來個“包辦代替”。其實,幼兒想自己進食,標志著一種對“人格獨立”的向往,完全應予以積極鼓勵。
2.杜絕偏食、挑食。一個人偏食、挑食的壞習慣一般是幼兒時期家長的遷就造成的,因而要特別重視糾正孩子偏食、挑食。餐桌上對孩子的遷就是對孩子的一種放縱,不僅會影響孩子攝入全面、充分的營養,而且還容易使孩子養成任性、自私、難以自控等的性格。
3.提倡細嚼慢咽。孩子剛學會自行用餐,動作不可能像成人那么 快,家長不要過分催促。快吃不利于消化。此外,快吃也有失風度。一個人的“吃相”直接反映了其修養和受教育水平,而絕非小事。
4.要求孩子自己清理弄臟的桌面。3歲以上孩子如進餐時不慎弄 臟了桌面,家長要教孩子向旁人道歉,并立即找來抹布令孩子自行清理。此舉一可幫助幼兒學會關心旁人,二可幫助培養禮貌待人。
5.幫助孩子學習用餐禮儀。孩子4歲時,家長就應開始教育孩子用餐禮儀。用餐禮儀包括:讓長輩先動餐具;進食時聲響盡量小的技巧;進餐時對賓客說的客氣話;用餐后餐具如何擺放等等。
6.讓孩子幫忙做事。不要養成孩子飯來張口的習慣。讓孩子做一些在餐前擺好餐具、餐后收拾餐具等力所能及的雜事。這一方面可減輕家長的事務負擔,一方面也讓孩子有一種參與感。
7.盡早傳授營養知識。傳授營養知識一般在孩子3—4歲時便可開始,語言須深入淺出,也不必講解許多大道理,只要孩子有印象即可,如,喝骨頭湯有助于身體長高,多吃胡蘿卜對自己身體有好處等。
母嬰小編溫馨提示:知道了培養孩子自己進餐的7個要點,家長要善于利用孩子上餐桌的時機,對孩子進行“進餐教育”,培養孩子的素質或性格。
-
陪伴三歲寶寶一起做的幾件小事!3歲到7歲正是寶寶啟蒙、認識世界的重要階段。
-
孕婦睡姿要注意哪些其實我們都知道在懷孕期間的話應該要多注意自己的睡眠時間,或者是注意自己的睡覺的一些方法,不然的話也會影響到寶寶的身體,更
-
嬰兒濕疹形成的原因對于小孩子來說,我們都知道很多的寶寶的皮膚也是非常嬌嫩的,如果是給寶寶穿的非常多或者是不注意把我的個人衛生習慣,也會導致
-
孩子不聽話怎么辦呢小孩子在很小的時候是非常淘氣的,時常會把家中搞得非常凌亂不堪,或者出現大聲喊叫、謾罵等極度的不聽話,此時家長們會采取體罰
-
寶寶愛黏人怎么辦寶寶從小和家長待得時間長了,為之彼此之間的親情是非常難以割舍的,以致寶寶無論在何種時間當中都表現的特別黏人,特別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