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表達情感需求的三種方式
有家長說一歲的孩子脾氣怎么那么大呢。其實寶貝愛哭、愛發脾氣,都是寶寶情感的一種需要。下面分別說說孩子成長過程中幾個感情需要的表達。
愛哭
這是寶貝求生的本能。一個剛出生什么都不會的嬰兒,惟一能夠使用的工具就是哭。餓了哭,媽媽就給他喂食;尿濕了哭,媽媽就給他換干凈的尿布;看不見媽媽哭,媽媽就很快出現……要是不會使用這個生存工具,整天安安靜靜的,那樣的寶貝才讓人擔心。
一個會哭的寶貝,其實是一個善于表達的寶貝,寶貝在不斷地學習怎樣用哭來和大人溝通。因為,哭一哭,媽媽就抱他、安慰他,再哭厲害點,就喂他吃東西;還哭,就拿玩具給他玩。所以,他就學會了用哭來達到目的。
發脾氣
四五個月至1歲半的寶貝,往往脾氣很壞,動不動就大聲哭叫,要玩具,要吃的,給慢了一點或者不給,他就兇得厲害。這意味著寶貝開始學習怎樣和大人打交道了。因為不會說話,寶貝要和大人溝通顯然困難重重,可是聰明的寶貝還是在想辦法。如果有一次,他發現通過發脾氣或大聲喊叫很管用,可以把想吃的東西要到手,寶貝就會使用第二次、第三次……這是小腦袋發展到具有簡單概括性思維能力時,才會出現的表現。
所以,當寶貝的要求合理時,就應滿足他;但寶貝的要求不合理時,任他怎么發脾氣,也不應滿足他。
認生
6個月的寶貝開始認生,說明他的視覺辨別系統逐漸發育,跟視覺相配合的大腦功能迅速發展。才6個月大的寶貝居然能夠認出爸爸、媽媽或生人,太了不起了。
1-2歲的寶貝,會對陌生的環境產生害怕。在一個新環境里顯得膽怯,對媽媽十分的依戀,不敢離開媽媽半步。這種表現意味著寶貝正在學習認識環境,他能夠在繁雜的環境中很快把熟悉的媽媽辨認出來。而且,他知道媽媽是安全的,可以依賴的,這當然是非常重要的社會性學習。
心理學家的研究發現,小時候和爸爸媽媽建立了很好的依戀關系,得到父母悉心照顧的孩子,長大以后的獨立性更強,承受挫折的能力也更強。
其實,以上三種方式是寶寶表達感情的方式,家長沒有必要為這些行為憂心忡忡。
-
孕婦心理壓力形成原因有哪幾點我們都知道,孕媽媽們在孕期和生產后是很容易產生心理壓力的。而心理壓力產生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只有弄清楚了形成原因,
-
孕婦早期的心理變化當孕婦認識到自己懷孕不僅僅是一種可能,而是事實時,孕婦會產生明顯的心理變化。首先,孕婦的注意逐漸從外部轉向為內部。在妊娠
-
30多歲是懷孕的最佳年齡嗎?許多人認為30多歲正是做母親的適中年齡段。你的職業和夫妻關系多半更穩定,這會為你成長中的家庭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成為父母之前
-
9種食材寶寶成長發育離不開通過父母悉心的照顧和呵護我們可以幫助寶寶健康地成長發育,除了保證寶寶的身體健康以外,相信不少的父母都希望了解一些關于促進
-
找到深層原因 更好的處理孩子的哭泣孩子哭泣的時候,我們做家長的一定要學會安慰孩子。孩子哭泣很可能是自己情緒的一種表達,對待孩子的哭泣,最忌諱的是讓孩子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