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3歲前最需要父母陪伴
隨著寶寶的成長,他們的性格和各種行為能力在逐漸的完善的階段。孩子3歲前正是各種能力和性格形成的關鍵階段,這個時期孩子慢慢地接觸新鮮的事物,來認識這個世界,認識自我。在孩子的成長中,爸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在寶寶懵懂的時候教他知識,陪伴他進步、成長。
俗語說“三歲定八十”。在孩子在3歲以前,是孩子對他所生存的環境的認知能力,體能,社交,語言,個性等形成的關鍵時期在建立父母和寶寶之間特殊的交流體系的過程中,花大量的時間陪伴寶寶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如果條件允許的話,還是不要把3歲前的孩子放到幼兒園,或者交由老人、保姆全權照顧。
1、3歲前最好把孩子留在身邊
白天家長工作繁忙,將孩子托給幼兒園或者家里老人照顧也是無可奈何之舉。但是3歲前是孩子性格、行為習慣培養的關鍵時期,家長角色的缺失不但不利于孩子的啟蒙教育,對于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也有消極影響。
在孩子的眼睛里,爸爸如山一般雄偉,媽媽似海一般溫暖,爸爸媽媽是無可替代的。3歲前孩子需要感知到父母的愛,獲得安全感。即使工作再忙,爸媽每天也應該保證兩個小時以上的時間和寶寶呆在一起,聊聊天、做做游戲,參與孩子每個階段的成長,不錯過與孩子快樂的每個時刻,這你和孩子最最珍貴的財富。
2、媽媽篇:寶寶兩三個月能認出媽媽
寶寶在兩三個月時,就能感知到“媽媽”與別人不一樣;七八個月大的寶寶就能表現出對媽媽的依戀,表現出“認生”。寶寶雖然對外界有強烈的好奇心,同時也需要安全感和媽媽的保護。由于孕期、母乳的關系,會對媽媽有更多的依戀,這階段的寶寶眼睛里就只有媽媽,媽媽就是我,我就是媽媽,這是寶寶讓自己變得安全的共生幻想,孩子潛意識中認為,媽媽就是“保護神”,對媽媽有很強的依賴感。
媽媽可以這樣做:
媽媽是第一個“好朋友”。媽媽這個“好朋友”角色是非常重要呢,媽媽給予寶寶更多的關愛和安全感,是寶寶發展社交能力的重要力量來源哦!在孩子睡覺前和他講個床頭故事,給他最溫柔的撫摸、親吻,道聲晚安。寶寶時刻感受著媽媽的溫柔和愛,有了這一份安全感,寶寶才能更好地去面對外部世界,建立更多良好的人際關系。
安撫孩子分離焦慮。3歲前媽媽還是盡可能地在孩子身邊照顧她,給他最大的安全感。但是媽媽白天確實有工作,那就需要做好孩子分離焦慮的心理撫慰,讓他明白這些分離是短暫的,告訴他你很快就會回來和他玩。讓他知道,媽媽一直都在他身邊。
下班抱抱孩子。下班回來,有時候媽媽真的很想立刻倒在沙發上。但,你絕不想給孩子留下一個疲憊、遲鈍,甚至對他漠視的印象吧。進家門前打起點精神,一邊喊著孩子名字一邊進門。孩子出來迎接媽媽的話,媽媽要捏捏孩子的臉蛋,抱抱他,大聲地夸贊他,讓他體會到媽媽的存在。
-
孕婦心理壓力形成原因有哪幾點我們都知道,孕媽媽們在孕期和生產后是很容易產生心理壓力的。而心理壓力產生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只有弄清楚了形成原因,
-
孕婦早期的心理變化當孕婦認識到自己懷孕不僅僅是一種可能,而是事實時,孕婦會產生明顯的心理變化。首先,孕婦的注意逐漸從外部轉向為內部。在妊娠
-
30多歲是懷孕的最佳年齡嗎?許多人認為30多歲正是做母親的適中年齡段。你的職業和夫妻關系多半更穩定,這會為你成長中的家庭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成為父母之前
-
9種食材寶寶成長發育離不開通過父母悉心的照顧和呵護我們可以幫助寶寶健康地成長發育,除了保證寶寶的身體健康以外,相信不少的父母都希望了解一些關于促進
-
找到深層原因 更好的處理孩子的哭泣孩子哭泣的時候,我們做家長的一定要學會安慰孩子。孩子哭泣很可能是自己情緒的一種表達,對待孩子的哭泣,最忌諱的是讓孩子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