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期心理健康成長的要素
嬰兒期的寶寶雖說已經能夠有一些簡單的發音,但是遠遠達不到能夠交流的程度。但這并不表示嬰兒沒有心理活動,相反,此時寶寶的心理成長的需求要比初生時復雜的多。那么,在嬰兒的日常撫育中,該如何根據寶寶的心理活動進行引導和教育呢?這就需要父母能了解寶寶能心理能健康成長的要素。
嬰兒期的情緒,將直接影響孩子的未來的心理和智力發育。如果稍有疏忽,就可能會使孩子發育成一個退縮型、冷漠型、孤僻型或焦慮型的兒童,長大以后情緒不穩定,性格懦弱,缺少自信心,適應性差。只有認真注意嬰兒的情緒,給予正確的引導、教育,孩子的心智才會健康、順利地發育。
家長在平時要注意融洽親子關系,培養孩子的良好情緒,不要等孩子哭鬧了,情緒變壞了才去哄他、安慰他。只有當他在生活上得到悉心照料,在精神上得到愛撫和熱情的關懷,孩子才會勇于探索周圍的環境,并建立對這個世界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從而為其個性的健康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客觀事物是通過感覺器官反映到大腦后感知的,所以說五官是接受有關外界事物、知識的渠道。要給予嬰兒智力性的刺激,首先就必須盡量多地給他促進感知覺發展的機會。孩子的感覺器官越發達,認識世界的能力就越強。
嬰兒剛一出生,馬上就會通過各種感覺器官來感知世界,并在自己內部急速地培養起適應能力,這些感官的靈敏也使它對運動系統的控制(如肢體運動、語言和手工技巧等)能力大大增強。大人如能及時地將各種良性刺激賦予嬰兒,在豐富的信息刺激下,嬰兒的智力和能力將得到迅速的發展, 其良性情緒也會得到很大地滿足和促進。
因此,要盡可能給嬰兒提供聲音、形象、顏色、氣味等各種刺激。系統地給予嬰兒逐漸增強的刺激,便可培育出接受能力極強且相當敏銳的感覺來。視、聽、觸覺和模仿是小嬰兒的主要行為能力。在家中小寶寶和父母等交往也是通過這些能力來表現和發展的,這些特點又是他出生后各種能力繼續發育的基礎。
由以上的敘述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在嬰兒期的寶寶,要循序漸進地給予他們各種復雜而積極的刺激。通過外界環境的復雜變化,使寶寶的大腦能夠迅速的發展,并對外界刺激作出回應和反饋,保證寶寶心理健康成長。
-
孕婦心理壓力形成原因有哪幾點我們都知道,孕媽媽們在孕期和生產后是很容易產生心理壓力的。而心理壓力產生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只有弄清楚了形成原因,
-
孕婦早期的心理變化當孕婦認識到自己懷孕不僅僅是一種可能,而是事實時,孕婦會產生明顯的心理變化。首先,孕婦的注意逐漸從外部轉向為內部。在妊娠
-
30多歲是懷孕的最佳年齡嗎?許多人認為30多歲正是做母親的適中年齡段。你的職業和夫妻關系多半更穩定,這會為你成長中的家庭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成為父母之前
-
9種食材寶寶成長發育離不開通過父母悉心的照顧和呵護我們可以幫助寶寶健康地成長發育,除了保證寶寶的身體健康以外,相信不少的父母都希望了解一些關于促進
-
找到深層原因 更好的處理孩子的哭泣孩子哭泣的時候,我們做家長的一定要學會安慰孩子。孩子哭泣很可能是自己情緒的一種表達,對待孩子的哭泣,最忌諱的是讓孩子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