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小兒川崎病
認識小兒川崎病。川崎病,又稱皮膚粘膜淋巴結綜合征。此病是1967年由日本醫生川崎富作首次報道并以他的名字而命名的。
川崎病的確切病因尚不太清楚,目前認為可能與多種病毒感染或鏈球菌感染及其免疫反應有關。此病患者絕大多數為4~5歲以下的孩子,尤其好發于6~18個月的嬰幼兒。雖無明顯的季節性,但在冬春兩季節發病率較高。此病近年來發病率有上升趨勢,且來勢洶洶,癥狀特殊,常同時累及冠狀動脈,甚至發生猝死,有必要引起年輕父母及醫務人員的高度重視。
川崎病的臨床主要表現為:
持續高熱,常高達39℃以上時間持續5天至半個月不等,同時出現雙側眼睛的球結膜炎口腔和咽部粘膜出現彌漫性充血,口唇潮紅,有皸裂或糜爛可見到楊梅樣舌;手掌和足底硬腫,早期出現潮紅,恢復期出現特征性的指、趾大片狀脫皮,多見于甲床皮膚交界處。還有急性非化膿性一過性淋巴結腫大,以頸部為最顯著,直徑約為1.5厘米,大多在單側出現,有壓痛,多數在發熱后的3天內發生,數日后自行消退。病人在持續高熱幾天后在軀干等部位會出現多形紅斑樣皮疹,但無水皰及結痂。約1周自行消退。整個病程歷時1~5周,大多在第2~3周進入恢復期。
由于本病發病急、癥狀多變,為了能早期發現病人并得到確診,及時治療,日本川崎病研究委員會提出了一個簡易的診斷標準,即:
①不明原因的發熱,持續5天或更久。
②雙側結膜充血。
③口腔及咽部的變化,包括口唇發紅及干裂,楊梅舌及口、咽粘膜彌漫性發紅。
④發病初期手足硬腫以及恢復期指端出現膜狀脫皮。
⑤軀干部有多形紅斑,但無水皰及結痂。
⑥頸淋巴結的非化膿性腫大,其直徑達1暢5厘米或更大。凡在上述6條主要標準中包括發熱5天以上以及其他4條者就可確診為川崎病。
相關文章
-
孕婦泡溫泉要注意什么我們都知道在懷孕的時候很多人都感覺皮膚出現瘙癢,這個時候應該要多注意自己的個人衛生習慣才可以的,那么很多人都會習慣性的去
-
如何緩解寶寶鼻塞癥狀呢小兒身體正處在全面生長發育階段,所以此時的身體抵抗力是非常虛弱的,時常會在日常發生各種身體疾患,尤其是常見的鼻塞、打噴嚏
-
寶寶耳朵進水了 兩種處理方法才是正確的有的時候,我們在給寶寶洗澡洗頭的時候,或者是寶寶游泳的時候,寶寶會出現耳朵進水的現象,那么對于寶寶耳朵進水,我們家長應該
-
哪些運動會損害孩子的健康平時一些孩子比較喜歡做一些運動,比如一些道理,或者是一些其他的動作,但是有一些動作對身體是非常不好的,會嚴重威脅寶寶的一
-
兒童用藥應該警惕哪些誤區現在很多勢力出現一些兒童因為吃錯藥,而出現死亡的現象,特別是在同服兩種感冒藥而出現死亡率是非常高的,所以平時一定要在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