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會爬就會走是喜是憂?
二抬四翻六會坐、七滾八爬周會走,這是人們對嬰幼兒成長發育一般規律的通俗概括。可是,有的寶寶可能還沒有經歷“爬”的階段,就已經開始學習站立走路了。
不會爬就會走,是天才的表現?還是發育的障礙?
專家提醒,雖然孩子跳過爬而直接走,其動作發展和智力發育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寶寶經過爬行,會對未來的平衡感以及手眼腳協調能力、粗細動作發展等都大有裨益。
■孩子不爬應怨家長
一項在城市中進行的母嬰健康社區調研顯示,不會爬就會走的幼兒比例高達24.4%。寶寶為什么不會爬?專家指出,都市化的影響與生活空間的限制、傳統的教育方式與家長的心態問題等,都是造成寶寶不爬的原因。
城市家庭一般家里空間狹小,寶寶大多只能在床上活動,而父母平時對孩子呵護有加,尤其是不讓孩子學爬,擔心弄臟孩子、累著孩子,更怕孩子摔著、磕著、碰著,如此寶寶剛想爬時,就立刻抱起來。還有的父母因為工作忙碌,無暇顧及孩子,于是將孩子早早放進學步車中,讓他們自己“騎”著車學習走路,看起來既安全又衛生,而且孩子沒有學爬就會行走了,還自以為是長得好、發育快。
“所有健康的寶寶只要經過訓練都能獨立爬行,有的孩子不會爬,是家長有意無意地剝奪了寶寶學爬的機會。”專家說。
■爬行促進腦部發育
“爬行”分為匍匐爬行和胸膝位爬行。爬行是復雜的運動發展過程,首先必須撐起頭、胸,再來是繞圈而轉、腹部貼地的拖曳而行、規律地搖動手與膝蓋到匍匐前進,以至最后熟練地交替使用手與膝蓋來爬行。
“雖然沒有數據表明經歷過爬的孩子一定比沒有這一經歷的孩子聰明,但爬能促進寶寶腦部發育已被醫學界公認。”專家說。
爬能促進大腦及各個神經纖維間的通暢聯系。由于寶寶的前庭功能發育較早,所以,視覺、聽覺最先于前庭統合,寶寶往往向著一個目標爬去,目標物會引起視、聽的興奮。寶寶7-8個月時,前庭和小腦的協調使身體活動時有了保持平衡的可能,爬行訓練可以加強前庭與感覺系統的統合,使身體感覺靈活,促進腦的發育。
寶寶爬行時,左右肢體交替輪流運動的沖動通過橋腦交叉,從而整個大腦都在活動,特別是可以鍛煉小腦的平衡能力,并且運用手眼腳協調,促進粗細動作技巧,將來有助書寫、閱讀和運動技能;爬行必須統合感官訊息和手眼腳配合,才能了解周遭環境和前進,這些刺激可發展幼兒的空間概念及距離感,幼兒也藉爬行知道身處何處,以及如何避開障礙物;爬行增進了母子交流,促進寶寶語言的發展;爬行使寶寶能隨自己的意志移動身體,加大了接觸面,擴大了寶寶的認識世界的范圍,促進認知能力的發展,有利于思維和記憶的訓練。
另外,寶寶在爬行時,頭頸仰起,胸腹抬高,靠四肢交替輪流抬起,協調地使身體負重,從而鍛煉了胸腹、腰背、四肢等全身大肌肉活動的力量。因此,爬行是一種綜合性的強身健體活動,并且為寶寶的站立和行走打下基礎。
■寶寶學爬要點提示
在嬰幼兒動作發展的評估中,“會爬”并不是必要的過程,就醫學的觀點而言,只要寶寶其他心智動作的發展并未落后,爬不爬并沒有關系。但是,既然爬行的好處如此之多,那么,作為父母就不能只做旁觀者,應當積極地伸出援助之手,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學會爬行。
“二抬四翻六會坐、七滾八爬周會走。家長應該在不同時期履行不同的職責,幫助孩子完成不同的任務,學會不同的本領。”專家說,一般來講,6-7個月大時,寶寶坐穩了,可以為爬行做好準備,8-10個月則是寶寶爬行的關鍵時期。
首先要給寶寶開辟一個運動場,任他“摸、爬、滾、打”。為保證安全,不要讓寶寶在狹小的床上爬行,最好有專門房間,在房間里鋪上地毯或用塑料軟墊。桌角最好是圓形或貼上護襯,插座使用插頭蓋,除去所有危險物品,包括熱水瓶、花盆、玻璃器皿、剪刀、水果刀、小彈珠、筷子、硬幣等。
訓練爬行時,先讓寶寶趴下,成俯臥位,把頭仰起,用手把身體撐起來,家長把寶寶的腿輕輕變彎放在他肚子下面;在寶寶的面前,放一些會動的、有趣的、色彩鮮艷的玩具,提高寶寶的興趣,啟發、引逗他爬行。很多寶寶一開始會出現倒爬現象,家長可以用手在寶寶腳掌上輕輕推一把,幫助寶寶理解如何向前運動。
有的寶寶爬行時腹部無法離地,家長可用毛巾提起寶寶腹部,讓他練習手膝爬行,待寶寶四肢肌肉結實,能支撐身體重量時就能漸漸學會爬了。至于寶寶爬行的姿勢,在爬行初期都不是很協調,如踮著腳爬、匍匐爬、橫著爬、拖著一條腿側身爬等等,這些都是正常的,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肌力和身體協調能力有所提高之后,動作會變得比較標準。
不會爬就會走,是天才的表現?還是發育的障礙?
專家提醒,雖然孩子跳過爬而直接走,其動作發展和智力發育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寶寶經過爬行,會對未來的平衡感以及手眼腳協調能力、粗細動作發展等都大有裨益。
■孩子不爬應怨家長
一項在城市中進行的母嬰健康社區調研顯示,不會爬就會走的幼兒比例高達24.4%。寶寶為什么不會爬?專家指出,都市化的影響與生活空間的限制、傳統的教育方式與家長的心態問題等,都是造成寶寶不爬的原因。
城市家庭一般家里空間狹小,寶寶大多只能在床上活動,而父母平時對孩子呵護有加,尤其是不讓孩子學爬,擔心弄臟孩子、累著孩子,更怕孩子摔著、磕著、碰著,如此寶寶剛想爬時,就立刻抱起來。還有的父母因為工作忙碌,無暇顧及孩子,于是將孩子早早放進學步車中,讓他們自己“騎”著車學習走路,看起來既安全又衛生,而且孩子沒有學爬就會行走了,還自以為是長得好、發育快。
“所有健康的寶寶只要經過訓練都能獨立爬行,有的孩子不會爬,是家長有意無意地剝奪了寶寶學爬的機會。”專家說。
■爬行促進腦部發育
“爬行”分為匍匐爬行和胸膝位爬行。爬行是復雜的運動發展過程,首先必須撐起頭、胸,再來是繞圈而轉、腹部貼地的拖曳而行、規律地搖動手與膝蓋到匍匐前進,以至最后熟練地交替使用手與膝蓋來爬行。
“雖然沒有數據表明經歷過爬的孩子一定比沒有這一經歷的孩子聰明,但爬能促進寶寶腦部發育已被醫學界公認。”專家說。
爬能促進大腦及各個神經纖維間的通暢聯系。由于寶寶的前庭功能發育較早,所以,視覺、聽覺最先于前庭統合,寶寶往往向著一個目標爬去,目標物會引起視、聽的興奮。寶寶7-8個月時,前庭和小腦的協調使身體活動時有了保持平衡的可能,爬行訓練可以加強前庭與感覺系統的統合,使身體感覺靈活,促進腦的發育。
寶寶爬行時,左右肢體交替輪流運動的沖動通過橋腦交叉,從而整個大腦都在活動,特別是可以鍛煉小腦的平衡能力,并且運用手眼腳協調,促進粗細動作技巧,將來有助書寫、閱讀和運動技能;爬行必須統合感官訊息和手眼腳配合,才能了解周遭環境和前進,這些刺激可發展幼兒的空間概念及距離感,幼兒也藉爬行知道身處何處,以及如何避開障礙物;爬行增進了母子交流,促進寶寶語言的發展;爬行使寶寶能隨自己的意志移動身體,加大了接觸面,擴大了寶寶的認識世界的范圍,促進認知能力的發展,有利于思維和記憶的訓練。
另外,寶寶在爬行時,頭頸仰起,胸腹抬高,靠四肢交替輪流抬起,協調地使身體負重,從而鍛煉了胸腹、腰背、四肢等全身大肌肉活動的力量。因此,爬行是一種綜合性的強身健體活動,并且為寶寶的站立和行走打下基礎。
■寶寶學爬要點提示
在嬰幼兒動作發展的評估中,“會爬”并不是必要的過程,就醫學的觀點而言,只要寶寶其他心智動作的發展并未落后,爬不爬并沒有關系。但是,既然爬行的好處如此之多,那么,作為父母就不能只做旁觀者,應當積極地伸出援助之手,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學會爬行。
“二抬四翻六會坐、七滾八爬周會走。家長應該在不同時期履行不同的職責,幫助孩子完成不同的任務,學會不同的本領。”專家說,一般來講,6-7個月大時,寶寶坐穩了,可以為爬行做好準備,8-10個月則是寶寶爬行的關鍵時期。
首先要給寶寶開辟一個運動場,任他“摸、爬、滾、打”。為保證安全,不要讓寶寶在狹小的床上爬行,最好有專門房間,在房間里鋪上地毯或用塑料軟墊。桌角最好是圓形或貼上護襯,插座使用插頭蓋,除去所有危險物品,包括熱水瓶、花盆、玻璃器皿、剪刀、水果刀、小彈珠、筷子、硬幣等。
訓練爬行時,先讓寶寶趴下,成俯臥位,把頭仰起,用手把身體撐起來,家長把寶寶的腿輕輕變彎放在他肚子下面;在寶寶的面前,放一些會動的、有趣的、色彩鮮艷的玩具,提高寶寶的興趣,啟發、引逗他爬行。很多寶寶一開始會出現倒爬現象,家長可以用手在寶寶腳掌上輕輕推一把,幫助寶寶理解如何向前運動。
有的寶寶爬行時腹部無法離地,家長可用毛巾提起寶寶腹部,讓他練習手膝爬行,待寶寶四肢肌肉結實,能支撐身體重量時就能漸漸學會爬了。至于寶寶爬行的姿勢,在爬行初期都不是很協調,如踮著腳爬、匍匐爬、橫著爬、拖著一條腿側身爬等等,這些都是正常的,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肌力和身體協調能力有所提高之后,動作會變得比較標準。
相關文章
-
女子產假公司解散 產假福利有哪些現在的生活條件也是越來越好了,好多女性朋友們在上班期間懷孕,然后生寶寶的情況下,也可以選擇休假的,這個時候也是有工資的,
-
手機輻射對孕婦的影響大嗎女性在懷孕的時候真的是變得非常的謹慎,當然很多人對于手機幾乎也是沒有抵抗能力的,所以很多人都是經常玩手機之類的,可是在懷
-
手足口病或皰疹性咽峽炎,家長該如何護理?對于我們的身體而言,如果我們的手足口病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非常大的傷害的,出現了皰疹性的咽峽炎,這種疾病的話,我們家長應該
-
尿布疹怎么辦 教你正確應對與護理在我們的身邊剛出生的寶寶都會有一些尿布疹,這樣的現象導致了我們寶寶的皮膚也是比較通紅的癥狀,還有的時候會出現一個非常多的
-
女人準備懷孕前注意事項有哪些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的女性朋友們都想擁有一個健康快樂的小寶寶的,那么你知道我們的女要想懷孕的時候,應該注意哪些事情才能夠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