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妙招讓寶寶乖乖吃飯
寶寶不吃飯?寶寶不聽話?為人父母恐怕都遇到過這樣的情吧,那么,這個時候又有什么好辦法讓孩子能夠聽話,乖乖的吃飯呢?有,一起來看看以下的六個方法吧。
利用“星期定律”
壞習慣的形成是長期積累的結果,因此要想矯正也絕非一日之功。所以孩子有進餐壞毛病,家長必須要作好“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
一般來講,習慣的培養有一個“星期定律”,即連續7天提相同的要求且嚴格按照要求行事,到第8天這種行為就會成為“自動化”的了。所以,對于不能好好坐在桌邊吃飯的孩子,家長開始進行糾正時,必須連續7天都規定其必須坐在桌邊進餐,同時關掉電視機,收起玩具。這樣到第8天,孩子就會開始適應這種要求,即便不是那么情愿,他也會遵照這個要求來做,而如果在前面7天里家長中斷了要求,那肯定會前功盡棄。
餐具大練兵
仔細觀察那些進餐有“問題”的孩子,我發現他們中的大多數都不會使用餐具,有的拿勺子如抓鐵锨,用整個手掌將勺子柄抓在手里;有的以手代勺,吃的是“手抓飯”,勺子則成了“打擊樂器”,專門用來敲桌打碗;有的喝起湯來“嗒嗒滴滴”,胸前總是濡濕一大片,這些都是因為家長沒有及時教孩子學會使用餐具。
現在來補補課,好好操練如何正確使用餐具吧。說是“練兵”,其實是好玩的游戲,比如用勺子把綠豆或花生、乒乓球從碗里“運到”瓶里;用勺子運水;用勺子給小花澆水等等。孩子的手眼協調性發展了,自己吃飯也就不難了。
超市大采購
帶孩子去買菜,最好是去購物環境比較整潔的超市。超市是非常好的教育資源,各種各樣的貨物分門別類地整齊擺放,每種商品都標有品名和價格。在這種環境里,孩子可以獲得書本上無法學到的各種知識和經驗。
找到蔬菜區,紅紅綠綠的各種菜蔬自然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先讓他自己挑幾種他想吃的,再由成人搭配幾種以均衡營養。別忘了告訴孩子為什么要選配另外的菜,瞧,營養學知識就這么簡單地融在了生活活動之中,這比到做熟之后在餐桌上硬塞給他效果要好得多。
廚房當“小工”
有些孩子比較挑食,靠講道理收效甚微,那就讓他來當當“小工”,參與菜肴制作的過程,比如幫忙摘菜、洗菜,像長長的豇豆、圓圓的包菜都是較容易處理的蔬菜;稍大的孩子可以教他使用一些廚具,如刨刀、餐刀等;不愛吃肉的孩子可教他一起包餃子或肉包子……待到煮熟之后香噴噴的一碗端到跟前時,再挑食的孩子對自己的勞動成果都會給幾分“面子”的。
定時又定位
雖然現代營養學家提出不必一日三餐,提倡少吃多餐。但對于正餐都無法好好吃的孩子來說,保證一天三餐是最基本的。因此父母對孩子三餐的進餐時間一定要注意,一旦養成了進餐規律,切不可隨意改動。
每兩餐之間至少相隔3個半小時,中途如果孩子因運動量大消耗較快而感到餓時,可加食適量水果(蘋果最宜),但不要吃零食尤其是油炸類的。進餐時,每次都讓孩子坐在固定的位置上,最好給孩子準備一個他專屬的餐椅。
氣氛要溫馨
情緒會影響胃口,因此在進餐時最好能聊些輕松愉快的話題,但不要講笑話,因為孩子大笑時有可能會將飯菜嗆入氣管。
給孩子不愛吃的菜取個好聽有趣的名字,比如把菠菜叫綠面條、茄子叫紫衣仙子,或者講講關于某一種菜的民間故事,比如莧菜和太陽的故事等,都有助于激發孩子“嘗鮮”的心理。
另外,可備一雙公筷,大家可相互夾菜,邊夾邊說諸如“這是豬肝(或胡蘿卜),吃了可以亮眼睛。我祝你的眼睛越來越明亮”之類的話。這既可使孩子體驗到父母對自己的關心和愛,同時也給孩子一個關心父母的機會,如果孩子給你夾了菜,一定要開心地接受并說“謝謝”。
-
哺乳期媽媽都希望奶水充足,就因為這幾件事兒奶水不夠!我們一起來談談寶寶和媽媽的那點事兒,我們會發現,在哺乳期的時候有的媽媽奶水很充足,但是有的媽媽最開始就不夠寶寶吃,沒有喂
-
夏季到來,怎么預防寶寶腹瀉!寶寶的胃腸道尚未發育成熟,殺菌能力差,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導致腹瀉。
-
寶寶輔食搭配別亂來 寶寶輔食搭配禁忌對于小孩子來說,那么到了六個月的時候,就應該要適當的去,添加適合寶寶吃的一些輔食才可以有更多的一些營養的,但是寶寶的一些
-
寶寶不愛喝水應該怎么辦呢一般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很多小寶寶就是特別習慣性的不愛喝水,這個時候家長其實也是非常頭疼的,可是根本不愛喝水的時候,到底
-
寶寶吃蔬菜要注意 這樣吃讓寶寶很受傷我們都知道,吃蔬菜對寶寶的健康是有很大的幫助的,所以我們很多的家長會在寶寶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給寶寶吃蔬菜,但是你知道嗎?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