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成長的6大營養元素
小寶寶們如果出現營養不足會引起腦重量不足、腦皮質變薄、腦細胞減少、神經纖維密度及神經元聯系降低,從而導致頭圍小、智力低、語言和數學學習能力不足、體能活動減少、運動機能落后等癥。那么對嬰幼兒成長必需的營養元素又是哪些?
脂肪:是供給能量的重要物質,主要來源于乳類、肉類、植物油。嬰幼兒飲食中脂肪供給占總熱量的35%,每日約需4~6g/kg,6歲以上約為每日2~3g/kg。
糖類:是供給熱量的主要來源,其供熱量約占總熱量的50%,嬰兒每日約需10~12g/kg,兒童每日約需8~12g/kg。食物中糖類過多發酵過盛刺激腸蠕動可引起腹瀉。
水:水 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條件,小兒處于生長發育時期,新陳代謝旺盛,熱量需要多,但腎臟濃縮功能差,因此所需水分相對地較多。攝入蛋白質和無機鹽多者,水的 需要量增加,牛乳中含蛋白質及鹽類較多,嬰兒需水100~150ml/ kg/d,3~7歲90~110ml,10歲70~85ml,14歲時約40~60ml。嬰幼兒每日攝入量少于60ml/kg,即可發生脫水癥狀。
蛋白質:由于小兒生長發育需要正氮平衡,故蛋白質按體重計算需要量比成人高。嬰兒飲食中蛋白質含量約占總熱量的15%,母乳喂養每日需蛋白質2g/kg,牛乳喂養為每日3.5g/kg,混合喂養為每日3.0g/kg。
維生素:是 維持正常生長及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營養素,與酶關系密切,是構成許多輔酶的成份。維生素種類很多,水溶性包括維生素B1、B2、B6、C等,在烹飪過程中易 損失,體內不能貯存。脂溶性包括維生素A、D、E、K,吸收后可在體內貯存,過量則易蓄積中毒。造成維生素缺乏的原因除膳食攝入不足外,還可因消化吸收障 礙、分解破壞增強、生理需要量增加以及腸道細菌合成障礙引起。其中,維生素A、B1、B2、C、D、B12、葉酸等容易發生膳食中含量不足。
大元素:離 子化元素如鈣、磷是正常凝血和神經肌肉功能所必需。由于它們是骨骼的重要組成部分,故又稱大元素。必需微量元素具有明顯營養作用及生理功能,例如銅、鐵、 鋅、錳、硒、碘、鉻等。缺乏后產生特征性生化紊亂、病理改變及疾病。兒童易因微量元素代謝不平衡引起疾病。例如腸病性肢端皮炎是遺傳性缺鋅病,鋼發綜合征 是遺傳性缺銅癥,缺碘引起克汀病,缺硒引起克山病,缺鐵引起貧血。
總之,在小兒的成長過程中必須保證小兒均衡的營養,否則小兒會發育遲緩甚至嚴重影響健康。
-
哺乳期媽媽都希望奶水充足,就因為這幾件事兒奶水不夠!我們一起來談談寶寶和媽媽的那點事兒,我們會發現,在哺乳期的時候有的媽媽奶水很充足,但是有的媽媽最開始就不夠寶寶吃,沒有喂
-
夏季到來,怎么預防寶寶腹瀉!寶寶的胃腸道尚未發育成熟,殺菌能力差,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導致腹瀉。
-
寶寶輔食搭配別亂來 寶寶輔食搭配禁忌對于小孩子來說,那么到了六個月的時候,就應該要適當的去,添加適合寶寶吃的一些輔食才可以有更多的一些營養的,但是寶寶的一些
-
寶寶不愛喝水應該怎么辦呢一般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很多小寶寶就是特別習慣性的不愛喝水,這個時候家長其實也是非常頭疼的,可是根本不愛喝水的時候,到底
-
寶寶吃蔬菜要注意 這樣吃讓寶寶很受傷我們都知道,吃蔬菜對寶寶的健康是有很大的幫助的,所以我們很多的家長會在寶寶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給寶寶吃蔬菜,但是你知道嗎?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