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種常見的輔食喂養(yǎng)誤區(qū)
隨著寶寶的成長,就一定要經(jīng)歷增加輔食的階段了,在生活中,每位媽媽給寶寶準備的輔食都有所不同,不過,相信朋友們也都希望自己為孩子準備的輔食是最健康的,也是最安全的,所以,我們希望媽媽們可以避開下面的六個喂養(yǎng)誤區(qū)。
媽媽們錯誤輔食添加觀念
1、紅棗補血
純母乳喂養(yǎng)的寶寶,由于6個月后母乳中的鐵含量很少,如果不正確添加高鐵的輔食,容易發(fā)生貧血。一般輕度的貧血可以通過合理的輔食來補充,而中度以上的貧血應該補充鐵劑。不少老人一聽貧血都急壞了,在寶寶的輔食里拼命加紅棗來給寶寶“補血”。
有關紅棗補鐵的說法大概只是出于“紅”的聯(lián)想,沒有醫(yī)學依據(jù)。確實,鐵的補充對于制造更多的紅細胞至關重要。但是,每100克干紅棗的含鐵量平均只有2毫克。而每100克豬肝的含鐵量可以達到25毫克以上,就連油菜的鐵含量也可以達到3毫克/100克。
把紅棗當成一種養(yǎng)生食物添加到輔食里本身沒有錯,但若是用紅棗來“治療”寶寶的貧血狀態(tài),就真的是坑娃沒商量了。
真相:含鐵比較高的輔食有:蛋黃、紅肉、動物肝臟、豆類、一些深色的蔬菜。若醫(yī)生建議額外補充鐵劑,應該予以補充,這跟“吃藥”是兩碼事兒。
2、骨湯補鈣
高湯是中國人民的摯愛,尤其是燒成“乳白色的像牛奶一樣的湯”,簡直被視為滋補圣品。其實湯的營養(yǎng)價值并不高,主要問題在于脂肪、鹽過多,而真正有營養(yǎng)的蛋白質絕大多數(shù)還是保留在肉里。乳白色的湯里除了少量可溶性的多肽和氨基酸外,其他營養(yǎng)成分極少,且因為含大量飽和脂肪、膽固醇和嘌呤,是不折不扣的垃圾食品(營養(yǎng)價值低,有害物質多),唯一的優(yōu)勢就是它美味(因為有少量含氮浸出物)。
骨頭湯不補鈣:骨頭含鈣,但不溶于水。按照中國營養(yǎng)學會推薦每日鈣攝入量800毫克,換算成骨頭湯的話得喝幾十升。
很尊重大家愛美味愛喝湯的習慣,但是拜托這跟滋補、健腦沒半毛錢關系好嗎。我已經(jīng)碰到好幾個阿姨,都堅持“寶寶三個月起就要喝魚湯”,理由是“喝了魚湯聰明,那誰誰家的孩子從小喝魚湯,后來考上大學呢”。寒窗苦讀十幾年啊,功勞都被魚湯占了,那誰誰家孩子哭暈在廁所。
真相:給孩子喂魚湯、肉湯,用骨頭湯來沖米粉都是典型的坑娃輔食。
3、吃鹽長力氣
這個源遠流長的傳說真是無力吐槽,所有的權威輔食指南都建議1歲以內的寶寶食物中不額外添加鹽,以避免過多的鈉造成腎臟的負擔。而食物本身也是含有一定的鈉的,寶寶不吃鹽不會沒力氣。
真相:《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07》建議,烹制嬰兒輔食時不要加鹽,不加調味品,少放糖。
4、果汁、菜水補維生素
寶寶滿6個月后,可以添加水果和蔬菜,但應該是研磨成泥狀的果泥、菜泥,而不是果汁或者菜水。果汁香甜可口,喝慣了果汁的寶寶拒絕白開水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鑒于肥胖和齲齒的風險,所有含糖飲料都不推薦給寶寶飲用。
蔬菜本身含有的大量維生素、纖維存在于菜泥中,菜水、菜汁中含量都非常少;給寶寶喝了碗菜水,吃下去的基本上是水,營養(yǎng)成分很有限。而且用水煮過后,蔬菜上的農(nóng)藥、化肥、有害菌、草酸會溶于水中,危害到孩子的健康。正確的做法是焯燙過的水不要,蔬菜撈出研磨成菜泥作為寶寶的輔食。
正確的輔食:果泥、菜泥。
-
哺乳期媽媽都希望奶水充足,就因為這幾件事兒奶水不夠!我們一起來談談寶寶和媽媽的那點事兒,我們會發(fā)現(xiàn),在哺乳期的時候有的媽媽奶水很充足,但是有的媽媽最開始就不夠寶寶吃,沒有喂
-
夏季到來,怎么預防寶寶腹瀉!寶寶的胃腸道尚未發(fā)育成熟,殺菌能力差,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導致腹瀉。
-
寶寶輔食搭配別亂來 寶寶輔食搭配禁忌對于小孩子來說,那么到了六個月的時候,就應該要適當?shù)娜ィ砑舆m合寶寶吃的一些輔食才可以有更多的一些營養(yǎng)的,但是寶寶的一些
-
寶寶不愛喝水應該怎么辦呢一般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很多小寶寶就是特別習慣性的不愛喝水,這個時候家長其實也是非常頭疼的,可是根本不愛喝水的時候,到底
-
寶寶吃蔬菜要注意 這樣吃讓寶寶很受傷我們都知道,吃蔬菜對寶寶的健康是有很大的幫助的,所以我們很多的家長會在寶寶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給寶寶吃蔬菜,但是你知道嗎?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