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強迫孩子坐在便桶上
有一次剛從美國回來,道親戚家做客。他們家有個六個月大的小嬰兒,寶寶剛剛睡醒,孩子的媽媽就拿一個玻璃瓶讓寶寶小便。我覺得這樣做很不科學,但她們卻炫耀地說:“我們家寶寶可乖了。”美國人非常重視寶寶大小便的自理。
我的美國朋友布倫達因為孩子不能自理大小便與丈夫發生過爭執,她的丈夫說:“都怪你沒教育好孩子。”他總是強迫孩子坐在便桶上。結果,那根本解決不了問題,孩子只是干坐在那里。等稍大些,孩子干脆坐在那兒看書打發時間,大小便還是在尿布上解決。
孩子性格的形成有八個階段,其中第二階段是以“大小便自理”為主。
研究“大小便自理訓練”的美國心理學家福克斯認為,讓寶寶從小自理大小便是強求她們做自己無法理解的事情,超出了寶寶的能力范圍。他通過幾年來的實際訓練結果得出結論:人的自律神經在出生二十個月以后趨向成熟,所以這個時期開始訓練大小便自理比較好。當然,發育較早的孩子在出生十八個月后也可以開始,而發育遲緩的孩子有可能到兩歲才開始。除了身體條件外,孩子的父母要留意寶寶理解大人意圖的能力。假如孩子能聽懂大人的話,并有的大小便自理的意愿,也可以讓孩子學習自理大小便。
如果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訓練他自理大小便的話,這個訓練人和孩子的關系可能會很僵,即使等孩子長大些,他也無法教好孩子,因為孩子已經不再信任他了。所以,最好還是等孩子具備自理大小便的能力以后再訓練也不遲。而孩子怎么也得到三歲后才能完全自理大小便,這時候的孩子可以自己上衛生間了,雖然偶爾也可能犯錯,但父母不要急躁,一定要耐心等待。
5歲的靜迅在自理小便方面沒有任何問題,但在自理大便問題上卻有困擾,想大便就會躲到沒人的地方,也不脫褲子,使勁地憋著,結果就拉在褲子上,有時候一天要換好幾次褲子。孩子的媽媽發牢騷說:“洗到是可以洗,但這味道實在讓人受不了。”我認為這個孩子肯定是在某次大便時收到過非常嚴厲的責罵,并深深印在腦海里,結果就成了這樣的心理障礙。如果孩子感到大便是丟人的,就可能會出現上述的極端情況。
有夜尿癥的孩子或者大變有問題的孩子很可能小時候(2周歲以前)曾被大人強迫學習自理大小便,或是父母曾讓孩子感到大小便是羞于見人的。
四周歲以后,大部分的孩子在睡眠當中也會產生尿意。一般來說,上小學以后還尿床主要是心理上的問題,當然有時候也是身體上的原因。這些問題是不能用打罵來解決的,否則問題會更加嚴重。
應該讓孩子減輕心理負擔,如恐懼感、自卑感和得不到關愛的感覺等,讓孩子的情緒保持穩定。有時候孩子尿床是習慣性的,是因為神經變得麻木的結果。簡單的方法是晚上讓孩子少喝水,夜里再叫醒孩子尿尿,也可以使用那種尿液一滴落馬上就可以發出警報聲的毯子。其實最好的方法是不要過早的強迫孩子自立大小便。
當孩子自己表示“要尿尿”時,打擾可以很自然地帶他出去,或者告訴孩子“你知道要尿尿了,真棒”,這樣可以讓孩子更自信。
-
母乳擦臉,寶寶皮膚會又白又嫩?別讓無知害了孩子大家都知道對于我們的母乳來說也是又嫩又白了,有很多的人們都認為用母乳來擦臉的話,也能夠保護我們寶寶的皮膚變得又白又嫩,而
-
衣服穿太多或會捂出病!寶寶保暖,該這樣做在春天里的時候,因為天氣也是比較寒冷的,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在春天里的時候是不能夠給我們的小寶寶,少穿衣服的,這樣的話也
-
娃的這些病不好好治,當心以后變成“精神病”!生活當中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如果我們的寶寶在得了這些病癥的時候,病應該如何正確的治療才能夠讓我們的身體更加的健康,因為
-
娃兒,少玩點手機吧,傷智力!手機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當中,有很多的人們都是喜歡在平時閑暇之余來玩一玩手機,這樣的話對于我們休息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放松的方
-
小兒急性感染性發熱|一文讀懂平時的生活當中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如果我們的身體當中出現了一些非常多的。危害的話也是會嚴重的給我們的心理帶來非常多的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