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孩子吃飯的禁忌
當今社會,大部分家庭都是獨生子女,也避免不掉有一部分孩子驕縱蠻橫。從而令孩子養成很多的不良習慣。孩子吃飯會有各種各樣不好的習慣,需要年輕的父母們注意。
第一“禁”:偏食
“我每天不得不追在寶寶屁股后面喂他吃飯!”、“寶寶吃得很少很慢,喜歡含在嘴里,飯菜全部冷了他還沒吃完!”面對許多父母的困惑,中美兩國醫學專家表示:家長本身的一些不恰當行為,如喂養過度關注、強迫進食、飯桌上的逼哄騙等,都可能加劇兒童挑食、偏食現象。而如果父母本身就挑食的話,孩子就會“有樣學樣”,更加挑食。
兒童偏食比例高達30%
專家指出,挑偏食現象好發于6個月~6歲各個年齡段的兒童,比例高達30%。
常見問題包括吃得少而慢,對食物不感興趣、不愿嘗試新食物、強烈偏愛某些質地或某些類型的食物等。何少茹強調,現在不少獨生子女家庭存在喂養過度關注、飯桌上逼哄騙的緊張氣氛,孩子在壓迫氣氛當中進食心理負擔沉重、更加厭惡反感其挑剔的食物。
父母挑食寶寶容易“有樣學樣”
此外父母本身的挑食行為等,都有可能加劇兒童挑食偏食現象。專家就此特別指出,如果家長自身存在偏食行為,兒童下意識“模仿”也會導致偏食行為難以控制。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的效應。
專家表示,兒童問題飲食行為,可能導致營養不良、發育遲緩等系列健康問題。而對于挑偏食,藥物治療療效甚微,行為矯正更加重要。專家就此開出以下“藥方”:可以讓寶寶適度體驗饑餓,如果吃飽可以允許他(她)不吃,減少進餐分心(電視、故事、玩具)。此外,用市面上各種類型的模具把食品做成有趣的形狀等能從色香味上刺激孩子食欲。專家指出,必要時,父母應咨詢相關領域的專家,對幼兒口腔運動進行必要訓練。
糾正偏食:讓孩子體驗饑餓
現行條件下,父母可以參考采取以下方法解決兒童挑食、偏食行為:
1。讓寶寶體驗饑餓,隨后獲得飽感。
2。限制兩餐之間的熱量卡路里,餐前一小時不喝飲料和吃點心。
3。進餐時間少于25分鐘,每餐間隔3。5~4小時。
4。慢慢調整孩子不喜歡食物和喜歡食物的比例,把不喜歡和喜歡食物從1:1變為2:1或更多,使不喜歡變為喜歡。
5。當孩子推開匙、哭鬧、轉頭等行為時,家長采取暫時隔離法,移開食品,把孩子放進餐椅不理她(他)。
6。到菜場或超市,由孩子決定采購食品。
7。讓孩子多次嘗試新的或不喜歡的食物,有時需要15次。
8。用趣味名稱稱呼食品。
9。營造快樂進食氣氛,反之要有相應懲罰。
10。不買父母不希望孩子吃到的食物。
-
母乳擦臉,寶寶皮膚會又白又嫩?別讓無知害了孩子大家都知道對于我們的母乳來說也是又嫩又白了,有很多的人們都認為用母乳來擦臉的話,也能夠保護我們寶寶的皮膚變得又白又嫩,而
-
衣服穿太多或會捂出病!寶寶保暖,該這樣做在春天里的時候,因為天氣也是比較寒冷的,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在春天里的時候是不能夠給我們的小寶寶,少穿衣服的,這樣的話也
-
娃的這些病不好好治,當心以后變成“精神病”!生活當中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如果我們的寶寶在得了這些病癥的時候,病應該如何正確的治療才能夠讓我們的身體更加的健康,因為
-
娃兒,少玩點手機吧,傷智力!手機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當中,有很多的人們都是喜歡在平時閑暇之余來玩一玩手機,這樣的話對于我們休息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放松的方
-
小兒急性感染性發熱|一文讀懂平時的生活當中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如果我們的身體當中出現了一些非常多的。危害的話也是會嚴重的給我們的心理帶來非常多的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