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期寶寶的4種心理需求
孩子成長健康護理是家長都很關注的,孩子的心理護理也是不能忽視的,孩子心理需求也是都很重視的,下面介紹下幼兒期寶寶的4種心理需求。
一、父母的尊重
每個小寶寶都有自己的需要和興趣愛好,他們都希望得到父母的尊重,孩子從小受到尊重,才會產生自尊心,長大后也會尊重別人。因而,家庭中應有民主氣氛,父母要求孩子幫助做事應該用請求或商量的語氣,不可強迫命令。孩子做完事后,父母也要對孩子說“謝謝”。
1.父母做錯了事或說錯了話也要承認錯誤,若錯怪或冤枉了孩子,事后應該向孩子道歉。
2.孩子難免會有錯誤和過失以及不能讓人滿意的行為習慣,爸爸媽媽應該循循善誘,幫助他改正缺點與錯誤,千萬不要在眾人面前議論、指責孩子,如說孩子很笨、打人、不聽話和喜歡咬人等。這將會強化不好的行為,也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3.有的父母把孩子當玩物,有的無意識地隨便戲弄孩子,如看一看小寶寶長得白白胖胖非常可愛,叫他小胖豬。小寶寶長得瘦的叫“小猴子”。小寶寶反應遲鈍一點,父母一煩惱就罵他是“笨蛋”、“混球”。這都是對孩子人格的不尊重。
二、更多的親子互動
3歲前的小寶寶特別依戀父母,常想和父母親近,說一說玩玩。因而,爸爸媽媽下班回家后,應該花一點時間聽一聽小寶寶的講述、提問,并為小寶寶念兒歌,講故事,唱唱歌或和他游戲。所花的時間并不多,爸爸媽媽自己也可輕松一下,調劑在外工作一天的緊張情緒,又能給小寶寶帶來快樂和安慰。小寶寶的心理得到了滿足,反而會非常高興地獨自去玩或幫忙父母做一些小事情。
有的爸爸媽媽上班忙工作,下班忙家務,晚上還要讀夜校,有的要看電視或打麻將,常只顧及小寶寶的生活需求,而忽視小寶寶的心理需求,不把小寶寶的情感要求放在心上。當小寶寶拿了玩具找父母玩或對父母說話時,聽到的回答是:“別來打攪我,你自己去玩吧!”有的甚至嫌小寶寶干擾了他而罵孩子:“真討厭,你沒看到我正在忙嗎?”一心想和爸爸媽媽親近,結果卻遭受到父母的冷漠和不歡迎,小寶寶肯定會強烈感受到難過和沮喪,發脾氣哭鬧也是難免的。有的爸爸媽媽報怨小寶寶不乖,會“作”,卻沒有想到原因其實就在父母自己身上。
-
母乳擦臉,寶寶皮膚會又白又嫩?別讓無知害了孩子大家都知道對于我們的母乳來說也是又嫩又白了,有很多的人們都認為用母乳來擦臉的話,也能夠保護我們寶寶的皮膚變得又白又嫩,而
-
衣服穿太多或會捂出病!寶寶保暖,該這樣做在春天里的時候,因為天氣也是比較寒冷的,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在春天里的時候是不能夠給我們的小寶寶,少穿衣服的,這樣的話也
-
娃的這些病不好好治,當心以后變成“精神病”!生活當中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如果我們的寶寶在得了這些病癥的時候,病應該如何正確的治療才能夠讓我們的身體更加的健康,因為
-
娃兒,少玩點手機吧,傷智力!手機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當中,有很多的人們都是喜歡在平時閑暇之余來玩一玩手機,這樣的話對于我們休息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放松的方
-
小兒急性感染性發熱|一文讀懂平時的生活當中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如果我們的身體當中出現了一些非常多的。危害的話也是會嚴重的給我們的心理帶來非常多的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