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寶寶洗手有講究 水溫不要太熱
俗話說:“病從口入”,如果不注意衛生,會導致疾病的發生,我們經常教育孩子“飯前便后要洗手”,當然給孩子洗手也是一項技術活兒,下面我們就為父母們介紹一下給孩子洗手要注意的幾點事宜。
一、給寶寶洗手水溫不要太熱
我們的皮脂膜是非常珍貴的,如果用熱水洗手,又再加上沐浴乳、洗手乳,就會把我們的皮脂慢慢帶走,很容易造成這種缺脂性皮膚炎。不只是洗手,也有患者是背部或小腿出現缺脂性皮膚炎的發紅干裂,提醒冬天泡湯或洗澡頻率高的人士也要注意。
感覺手特別干就要擦乳液或護手霜保養一下,洗手、洗澡,水溫控制在35、36度,溫涼的水最適合;水太熱,就容易帶走皮膚油脂。要是真的出現缺脂性皮膚炎癥狀,就要花2到3周加強保濕、保養,才能擺脫干皺皮膚。
二、擦手不能代替洗手
越來越多人習慣隨身攜帶濕紙巾,在飯前或出入公共場所后,隨時拿來擦手。事實上,濕紙巾含有多種添加劑,過度接觸可能造成皮膚過敏。
濕紙巾的藥液含量一般在80%左右,主要成分是水與添加劑。添加劑的種類很多,包括保濕劑、防腐劑、抗菌劑等,容易引發接觸性皮炎。而且一般人用了濕紙巾后就不再洗手,化學成分會殘留在手上,對兒童尤其不利。使用消毒毛巾、紙巾或免洗消毒劑擦手,確實可以消滅手上的細菌,清潔雙手,但留存于手上的消毒劑顆粒有可能被吃進消化道內,形成慢性消毒劑食入現象。美國一項研究表明,濕紙巾重復使用時,會將一些存活的細菌轉移到未被污染的表面。最好每擦一個新表面換一張紙巾,更別用它擦拭眼睛等敏感部位。
三、最好別用洗手液
很多家長帶孩子外出,會帶著免洗消毒洗手液,目的是為了方便清潔孩子的雙手。看似非常正確的方法中,隱藏著一定的危害。免洗消毒液擦拭手,可消滅很多粘在手上的病菌,但消毒劑顆粒會留在手上。當孩子吃零食時,能保證消毒劑不被吃進肚子里嗎?如果用濕毛巾擦手,情況就不一樣了。
現在不含消毒劑的洗滌產品越來越少。消毒劑使用后,會有部分消毒劑殘留于被洗滌物品上,比如玩具、碗筷、餐具等等。我們,包括孩子在內,會有慢性消毒劑食入的問題。消毒劑的慢性少量食入,可影響腸道菌群,繼之影響腸道健康。特別不要給“還在吃手的孩子”用免洗擦手液。
家長要教會孩子用肥皂在流動水下洗手,而不是使用免洗消毒液、擦手液等代替品。只有在流動水下洗手才能去除手上的污漬。免洗擦手液,只能殺死手上的細菌,最后變成無菌污漬。吃飯時連同消毒劑一同吃進肚子內。對不能在流動水下洗手的嬰兒,可以用盆水或濕毛巾擦手。
-
母乳擦臉,寶寶皮膚會又白又嫩?別讓無知害了孩子大家都知道對于我們的母乳來說也是又嫩又白了,有很多的人們都認為用母乳來擦臉的話,也能夠保護我們寶寶的皮膚變得又白又嫩,而
-
衣服穿太多或會捂出病!寶寶保暖,該這樣做在春天里的時候,因為天氣也是比較寒冷的,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在春天里的時候是不能夠給我們的小寶寶,少穿衣服的,這樣的話也
-
娃的這些病不好好治,當心以后變成“精神病”!生活當中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如果我們的寶寶在得了這些病癥的時候,病應該如何正確的治療才能夠讓我們的身體更加的健康,因為
-
娃兒,少玩點手機吧,傷智力!手機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當中,有很多的人們都是喜歡在平時閑暇之余來玩一玩手機,這樣的話對于我們休息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放松的方
-
小兒急性感染性發熱|一文讀懂平時的生活當中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如果我們的身體當中出現了一些非常多的。危害的話也是會嚴重的給我們的心理帶來非常多的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