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了情感教育就會人格不健全
當前的家庭教育中,不少做父母的,為孩子付出了許多,可在一些重要問題上卻有所忽略。 我們的教育往往只注意發(fā)展孩子的讀、寫、算能力,而丟掉了另一半教育,即人的情感教育。這種以犧牲人的生命情感為代價的偏向教育,越來越影響著孩子的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和塑造。
當一個嬰兒張開手、望著大人笑的時候,這是他們正在表達一種尋求快樂的期待。倘若家長在此時此刻對嬰兒的笑沒有任何反應,或者反應出相反情緒,這很可能會貽誤孩子在這一敏感期內對于“快樂情緒”的開發(fā)。
情感是人與人之間最親近的體驗,它必然貫穿在全部的教育活動過程中。而現(xiàn)實的教育狀況卻常常聽到這樣的抱怨:我家那寶貝兒子心思不在學習上;我們的孩子經常躲著大人抽煙、喝酒,今天的學生不知他們想干什么;現(xiàn)在的孩子對理想及人生價值不感興趣;對長輩們不禮貌,與他人交往不講責任感,自私自利等等。出現(xiàn)這一系列觀念、情感的對立現(xiàn)象,如果從家庭和學校教育本身的內在原因看,毛病就出在我們往往以成人世界的眼光來要求孩子,父母自以為給了孩子許多愛,卻沒有得到回報,他們與孩子并沒有建立真正的愛的聯(lián)系。總而言之,在孩子不斷成長的過程中,當他們需要愉快、自慰、自足、憧憬、希冀的時候,我們沒有相應的情感應答方式;而在他們產生厭惡、痛苦、懼怕、傷感的時候,又沒能及時給予疏通和引導,以至于錯過了讓他們形成美好健康、豐富統(tǒng)一、曠達幸福的內在情感機制的某些機會,這不能不說是家庭教育的一種缺陷。
有篇流傳很廣的《大學生家書惜墨如金》文章,寫的是兩名學生考上外地高校后給家鄉(xiāng)父母寫信,其中一名學生在信紙上寫了“一切平安”四個字,另一名學生的父母接到兒子的來信,拆開一看竟沒有一個字,只見信紙上畫了幾個大問號。面對這些問號母親思索片刻,苦笑著對老伴說:“兒子是嫌錢寄晚了!”這兩名大學生的家書反映出他們對含辛茹苦的父母非常無情。
為什么他們會對父母如此無情呢?大概是與幼年時期缺乏情感教育有關。情感教育不是靠理性的灌輸,而是靠心靈的感受。過去大多數(shù)家庭孩子多,生活條件差,在那種環(huán)境中孩子往往從小就能感受到父母的艱辛和深沉的愛,也就自然接受著情感教育。一位“老三屆”講他對母親的深情時,說:“小時候,家里很窮,家門口有個賣餛飩的攤子,每天經過那里都能聞到撲鼻的香味。我特別想吃一碗餛飩,媽媽也知道我這個小小的心愿,但是沒錢,無法滿足我。有一天媽媽帶我去吃餛飩了,餛飩的味道真是鮮美極了!但當我抬起頭時,發(fā)現(xiàn)媽媽并沒有吃,卻在深情而滿足地望著我,她的目光永遠留在我的心底。”于是,孩子愛母的情感油然而生。
現(xiàn)在的家庭中孩子少,物質生活條件好,獨生子女成為全家關注的重心,再加上對孩子的溺愛,很容易形成孩子在情感上只知獲取,不知給予,心中無他人,事事以自我為中心的缺點。如果孩子從小對人、對事淡漠無情,長大后就不可能與他人很好地共事,也不可能對家庭、事業(yè)、國家有責任感。良好的情感是良好性格的基礎,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為的肥沃土壤。善良的情感是在童年時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將永遠無法彌補。”因此,父母親必須重視從小對孩子進行良好的情感教育。
當一個嬰兒張開手、望著大人笑的時候,這是他們正在表達一種尋求快樂的期待。倘若家長在此時此刻對嬰兒的笑沒有任何反應,或者反應出相反情緒,這很可能會貽誤孩子在這一敏感期內對于“快樂情緒”的開發(fā)。
情感是人與人之間最親近的體驗,它必然貫穿在全部的教育活動過程中。而現(xiàn)實的教育狀況卻常常聽到這樣的抱怨:我家那寶貝兒子心思不在學習上;我們的孩子經常躲著大人抽煙、喝酒,今天的學生不知他們想干什么;現(xiàn)在的孩子對理想及人生價值不感興趣;對長輩們不禮貌,與他人交往不講責任感,自私自利等等。出現(xiàn)這一系列觀念、情感的對立現(xiàn)象,如果從家庭和學校教育本身的內在原因看,毛病就出在我們往往以成人世界的眼光來要求孩子,父母自以為給了孩子許多愛,卻沒有得到回報,他們與孩子并沒有建立真正的愛的聯(lián)系。總而言之,在孩子不斷成長的過程中,當他們需要愉快、自慰、自足、憧憬、希冀的時候,我們沒有相應的情感應答方式;而在他們產生厭惡、痛苦、懼怕、傷感的時候,又沒能及時給予疏通和引導,以至于錯過了讓他們形成美好健康、豐富統(tǒng)一、曠達幸福的內在情感機制的某些機會,這不能不說是家庭教育的一種缺陷。
有篇流傳很廣的《大學生家書惜墨如金》文章,寫的是兩名學生考上外地高校后給家鄉(xiāng)父母寫信,其中一名學生在信紙上寫了“一切平安”四個字,另一名學生的父母接到兒子的來信,拆開一看竟沒有一個字,只見信紙上畫了幾個大問號。面對這些問號母親思索片刻,苦笑著對老伴說:“兒子是嫌錢寄晚了!”這兩名大學生的家書反映出他們對含辛茹苦的父母非常無情。
為什么他們會對父母如此無情呢?大概是與幼年時期缺乏情感教育有關。情感教育不是靠理性的灌輸,而是靠心靈的感受。過去大多數(shù)家庭孩子多,生活條件差,在那種環(huán)境中孩子往往從小就能感受到父母的艱辛和深沉的愛,也就自然接受著情感教育。一位“老三屆”講他對母親的深情時,說:“小時候,家里很窮,家門口有個賣餛飩的攤子,每天經過那里都能聞到撲鼻的香味。我特別想吃一碗餛飩,媽媽也知道我這個小小的心愿,但是沒錢,無法滿足我。有一天媽媽帶我去吃餛飩了,餛飩的味道真是鮮美極了!但當我抬起頭時,發(fā)現(xiàn)媽媽并沒有吃,卻在深情而滿足地望著我,她的目光永遠留在我的心底。”于是,孩子愛母的情感油然而生。
現(xiàn)在的家庭中孩子少,物質生活條件好,獨生子女成為全家關注的重心,再加上對孩子的溺愛,很容易形成孩子在情感上只知獲取,不知給予,心中無他人,事事以自我為中心的缺點。如果孩子從小對人、對事淡漠無情,長大后就不可能與他人很好地共事,也不可能對家庭、事業(yè)、國家有責任感。良好的情感是良好性格的基礎,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為的肥沃土壤。善良的情感是在童年時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將永遠無法彌補。”因此,父母親必須重視從小對孩子進行良好的情感教育。
相關文章
-
不管多累,還是家庭有多不和諧,不要把負面情緒帶給孩子不管多累,還是家里面有多不和諧不應該把負面情緒傳達給寶寶!
-
如何預防新生兒打嗝我們都知道在照顧小寶寶的時候還是應該要了解清楚,因為小寶寶在出生的時候也是非常嬌嫩的,生活中,如果是寶寶經常出現(xiàn)打嗝的話
-
媽媽的一言一行,會給孩子帶來這些影響在家庭中,通常都是男主外、女主外,很多孩子都是由媽媽帶大的,因此在生活中,媽媽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孩子,形成孩子的行為習
-
孩子愛哭鬧,這些方法可以讓孩子快速“變臉”哭鬧可能是所有孩子的天性,而對于父母來說,則是令人煩惱的問題,特別是外出時,如果寶寶哭鬧,會讓父母感覺到很尷尬,其實寶寶
-
孩子叛逆亟需父母積極引導現(xiàn)如今,家庭里的經濟條件、物質水平大幅度提高,孩子們的生活愈加優(yōu)渥,孩子崇尚獨立、自由的性格愈加明顯。在這個階段,如果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