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發現和體驗分享快樂
兒子剛滿兩歲那年的復活節,我們去朋友家吃飯。那天一共有三個年齡相仿的小男孩在場,都帶了一些自己的玩具。孩子們到了小主人的臥室,先是各自為政,各玩各的;慢慢地熟絡起來之后,他們開始交換玩具,你玩玩我的,我玩玩你的;最后,大家都對小主人的木制火車軌道發生興趣,于是三只小腦瓜湊在一起,開始著手興建。
我們六七個成年人坐在樓下,吃著聊著,三個多小時過去了,沒有受到孩子的干擾,連高聲音的說話都沒有。每次我去看他們,都見他們在合作鋪設火車軌道,用積木搭建火車站,并且都把自己帶去的汽車、火車等玩具貢獻出來。三個娃娃互相配合,十分默契,有幾次他們還輪流下樓來取所需要的東西,隨后又安靜地繼續工作。
縱觀多年的咨詢經歷,最令學步兒家長擔憂的事情之一就是孩子不肯分享。家長們內心都非常希望孩子慷慨大方、樂于分享,有些時候在眾人面前,往往為了面子,而忽略孩子的心理需求,替孩子做主,強迫孩子分享,給孩子帶來傷害。
我總是告訴家長們,對于一個學步兒來說,“自私”是一個正,F象,甚至是通向分享的必經之路。因為學步兒正在建構自我意識,正在建立所有權的概念:我、我的、我的東西。在他們心目中,所有的東西都是“我的”,并沒有意識到別人也有“我的”這種觀點,也不明白為什么要跟別人分享。其次,他們尚未掌握“借”與“還”這種概念,不知道“借”出去的物品還能完璧歸趙,而是片面地認為一旦離開手邊,就意味著丟失。分享意識的建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孩子首先要建立自我意識,建立我、你、他的關系,而后才能在反復的社交活動中,逐漸體會到分享的快樂。一般來說,兒童要到4歲之后,才能做到心甘情愿的分享。
不過,理解并接納兒童這種特性,并非意味著我們束手無措,放任孩子“小氣”下去。建立孩子的分享意識,也需要我們家長的積極參與。參與的方式之一,就是巧妙地給孩子創造分享與合作的機會和條件,讓孩子在自由玩耍中,自發產生分享與合作的需求。孩子不肯做一件事情,往往是因為沒有這方面的需求。如果兒童總是在成年人嚴格監督下,因為害怕沖突而不允許他與小伙伴多接觸,那么他也不會有分享的需求和愿望。
事實上,在學步兒時期,兒童的玩耍也進入了一個分水嶺:他們開始將其他小伙伴融入自己的游戲世界里,開始意識到他人的感受,用一句術語來形容,就是他們開始了“去自我中心化”歷程。我們這些做家長的,要善于抓住時機,讓孩子多接觸同齡伙伴,同時放松心情,放手讓孩子在自由玩耍中,發現分享的必要,體驗分享的快樂。
我們信任孩子,孩子就會發揮出無窮的智慧,發明獨特的分享辦法。一天我去兒子的學校開家長會,看到他和同學們正在玩蕩桿器械,上邊只能站一個人。于是他們發明了這樣一個游戲:誰爬上去,就要承受大家的推搡,站不住掉下來,就換別人上去。孩子們哄鬧著大笑著,其樂融融地分享著這一件好玩的蕩桿。
我們六七個成年人坐在樓下,吃著聊著,三個多小時過去了,沒有受到孩子的干擾,連高聲音的說話都沒有。每次我去看他們,都見他們在合作鋪設火車軌道,用積木搭建火車站,并且都把自己帶去的汽車、火車等玩具貢獻出來。三個娃娃互相配合,十分默契,有幾次他們還輪流下樓來取所需要的東西,隨后又安靜地繼續工作。
縱觀多年的咨詢經歷,最令學步兒家長擔憂的事情之一就是孩子不肯分享。家長們內心都非常希望孩子慷慨大方、樂于分享,有些時候在眾人面前,往往為了面子,而忽略孩子的心理需求,替孩子做主,強迫孩子分享,給孩子帶來傷害。
我總是告訴家長們,對于一個學步兒來說,“自私”是一個正,F象,甚至是通向分享的必經之路。因為學步兒正在建構自我意識,正在建立所有權的概念:我、我的、我的東西。在他們心目中,所有的東西都是“我的”,并沒有意識到別人也有“我的”這種觀點,也不明白為什么要跟別人分享。其次,他們尚未掌握“借”與“還”這種概念,不知道“借”出去的物品還能完璧歸趙,而是片面地認為一旦離開手邊,就意味著丟失。分享意識的建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孩子首先要建立自我意識,建立我、你、他的關系,而后才能在反復的社交活動中,逐漸體會到分享的快樂。一般來說,兒童要到4歲之后,才能做到心甘情愿的分享。
不過,理解并接納兒童這種特性,并非意味著我們束手無措,放任孩子“小氣”下去。建立孩子的分享意識,也需要我們家長的積極參與。參與的方式之一,就是巧妙地給孩子創造分享與合作的機會和條件,讓孩子在自由玩耍中,自發產生分享與合作的需求。孩子不肯做一件事情,往往是因為沒有這方面的需求。如果兒童總是在成年人嚴格監督下,因為害怕沖突而不允許他與小伙伴多接觸,那么他也不會有分享的需求和愿望。
事實上,在學步兒時期,兒童的玩耍也進入了一個分水嶺:他們開始將其他小伙伴融入自己的游戲世界里,開始意識到他人的感受,用一句術語來形容,就是他們開始了“去自我中心化”歷程。我們這些做家長的,要善于抓住時機,讓孩子多接觸同齡伙伴,同時放松心情,放手讓孩子在自由玩耍中,發現分享的必要,體驗分享的快樂。
我們信任孩子,孩子就會發揮出無窮的智慧,發明獨特的分享辦法。一天我去兒子的學校開家長會,看到他和同學們正在玩蕩桿器械,上邊只能站一個人。于是他們發明了這樣一個游戲:誰爬上去,就要承受大家的推搡,站不住掉下來,就換別人上去。孩子們哄鬧著大笑著,其樂融融地分享著這一件好玩的蕩桿。
相關文章
-
不管多累,還是家庭有多不和諧,不要把負面情緒帶給孩子不管多累,還是家里面有多不和諧不應該把負面情緒傳達給寶寶!
-
如何預防新生兒打嗝我們都知道在照顧小寶寶的時候還是應該要了解清楚,因為小寶寶在出生的時候也是非常嬌嫩的,生活中,如果是寶寶經常出現打嗝的話
-
媽媽的一言一行,會給孩子帶來這些影響在家庭中,通常都是男主外、女主外,很多孩子都是由媽媽帶大的,因此在生活中,媽媽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孩子,形成孩子的行為習
-
孩子愛哭鬧,這些方法可以讓孩子快速“變臉”哭鬧可能是所有孩子的天性,而對于父母來說,則是令人煩惱的問題,特別是外出時,如果寶寶哭鬧,會讓父母感覺到很尷尬,其實寶寶
-
孩子叛逆亟需父母積極引導現如今,家庭里的經濟條件、物質水平大幅度提高,孩子們的生活愈加優渥,孩子崇尚獨立、自由的性格愈加明顯。在這個階段,如果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