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導致孩子想象力的喪失
不少父母都有這樣的煩惱: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想象力也在逐漸減退,原先活躍的思維越來越定式化。到底是什么原因?qū)е潞⒆酉胂罅χ饾u喪失的呢?我們不妨來傾聽一下這位父親的傾訴。
女兒漸漸長大了。成長過程中在收獲一些東西的同時,也在失去一些東西。我不知道應該喜悅還是苦惱。女兒兩三歲的時候,你畫一個圓,然后問她是什么,她可以說出一連串的答案:太陽,蘋果,嘴巴,皮球,爸爸的自行車……而現(xiàn)在她讀小學一年級了,你再問她,她的答案則越來越簡單:圓形,比“1”小的零!
難道成長的過程就是思維越來越定式化的過程?是什么使女兒想象的空間越來越窄?
那天老師在課堂上出了一條謎語,是一首詩,“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要孩子們回家后猜謎底。妻子給女兒耐心啟發(fā):想一想,樹上的葉子是怎么掉到地上來的?女兒說:“爬上樹摘。”妻子搖頭。“用剪子剪”。妻子嘆氣。“使勁搖。”妻子臉若冰霜。女兒這時已經(jīng)不敢再說出新的答案了,好半天,才帶著哭腔說:“秋天來了,樹葉自己會掉的。”妻子憤怒地指責:“沒有風,樹葉自己會掉嗎?你真笨,謎底就是風啊。”女兒嚎啕大哭。后來,妻子猶有余恨地把這事講給我聽,她沒想到我會堅決站在女兒的一邊。是啊,單純面對“樹上的葉子是怎么掉到地上來的”這樣一個問題,只要結(jié)果能夠使樹葉落下來,什么辦法都不能算錯。女兒“爬上樹摘”等答案好像真的很幼稚,但這只是以成人的視角來看待的,為什么只有風吹掉落葉才被認為是唯一正確呢?即使真要科學、嚴密,首先這首詩就很不嚴密,因為認為風是葉落的根本原因本來就是不科學的。
不久女兒又遇到了一件更讓她感覺委屈的事:一道語文題要學生寫出“圓”的反義詞,她寫的是“扁”,而老師認為應該是“方”,那道題她沒有得分。女兒一回家就把她的一個小皮球放掉氣,滿臉不高興地說:不圓了,就是扁了嘛,老師為什么說我錯了呢?我愣住了。是告訴她學會按老師教的去做以免扣分呢,還是以一種成人才會有的狡獪回答:兩種答案應該都可以,但“方”好像比“扁”更正確。我想如果我這樣回答,她肯定會更加迷茫:對同樣一個問題,在正確的答案之外,居然還有一個“更正確”的。我只好什么也不說,拍拍她的小腦袋以表安慰。
圣誕節(jié)到了,老師要孩子們平安夜在大門上掛一雙襪子,說第二天就會收到圣誕老爺爺?shù)亩Y物。女兒回家便忙活開了。妻子對女兒在門上掛襪子并不反對,但女兒用紅色彩筆給襪子染色的行動被她厲聲喝止了。我問女兒為什么要給襪子染色,她說:如果不染色,圣誕老爺爺會以為這只是我晾在外面的一雙襪子,給它涂上紅色,圣誕老爺爺才會知道這是我專門用來收禮物的。在妻子的嘲笑和威權(quán)下,女兒終于沒能掛上她迎接圣誕老爺爺禮物的紅襪子。第二天,我問她,班上多少同學收到了圣誕老爺爺?shù)亩Y物?她一臉不屑地說:什么圣誕老爺爺,都是騙人的。我暗暗心痛,女兒一扇想象的閘門又永遠地關(guān)上了。我想妻子絕不是因為吝惜一雙襪子,她只是覺得那太無聊無謂,也沒有什么積極的意義。我們什么時候愿意用孩子的眼睛觀察世界,去發(fā)現(xiàn)成人領(lǐng)略不了的趣味?
過于講求實用,過于強調(diào)非此即彼,就這樣,孩子們的思維也格式化了。他們開始學會順應成人的模式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以此來收獲贊許和許許多多的功利。這自然也算是一種成熟,然而代價卻是想象的翅膀被折斷了。可問題是,如果缺乏想象,世界將會怎樣?
女兒漸漸長大了。成長過程中在收獲一些東西的同時,也在失去一些東西。我不知道應該喜悅還是苦惱。女兒兩三歲的時候,你畫一個圓,然后問她是什么,她可以說出一連串的答案:太陽,蘋果,嘴巴,皮球,爸爸的自行車……而現(xiàn)在她讀小學一年級了,你再問她,她的答案則越來越簡單:圓形,比“1”小的零!
難道成長的過程就是思維越來越定式化的過程?是什么使女兒想象的空間越來越窄?
那天老師在課堂上出了一條謎語,是一首詩,“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要孩子們回家后猜謎底。妻子給女兒耐心啟發(fā):想一想,樹上的葉子是怎么掉到地上來的?女兒說:“爬上樹摘。”妻子搖頭。“用剪子剪”。妻子嘆氣。“使勁搖。”妻子臉若冰霜。女兒這時已經(jīng)不敢再說出新的答案了,好半天,才帶著哭腔說:“秋天來了,樹葉自己會掉的。”妻子憤怒地指責:“沒有風,樹葉自己會掉嗎?你真笨,謎底就是風啊。”女兒嚎啕大哭。后來,妻子猶有余恨地把這事講給我聽,她沒想到我會堅決站在女兒的一邊。是啊,單純面對“樹上的葉子是怎么掉到地上來的”這樣一個問題,只要結(jié)果能夠使樹葉落下來,什么辦法都不能算錯。女兒“爬上樹摘”等答案好像真的很幼稚,但這只是以成人的視角來看待的,為什么只有風吹掉落葉才被認為是唯一正確呢?即使真要科學、嚴密,首先這首詩就很不嚴密,因為認為風是葉落的根本原因本來就是不科學的。
不久女兒又遇到了一件更讓她感覺委屈的事:一道語文題要學生寫出“圓”的反義詞,她寫的是“扁”,而老師認為應該是“方”,那道題她沒有得分。女兒一回家就把她的一個小皮球放掉氣,滿臉不高興地說:不圓了,就是扁了嘛,老師為什么說我錯了呢?我愣住了。是告訴她學會按老師教的去做以免扣分呢,還是以一種成人才會有的狡獪回答:兩種答案應該都可以,但“方”好像比“扁”更正確。我想如果我這樣回答,她肯定會更加迷茫:對同樣一個問題,在正確的答案之外,居然還有一個“更正確”的。我只好什么也不說,拍拍她的小腦袋以表安慰。
圣誕節(jié)到了,老師要孩子們平安夜在大門上掛一雙襪子,說第二天就會收到圣誕老爺爺?shù)亩Y物。女兒回家便忙活開了。妻子對女兒在門上掛襪子并不反對,但女兒用紅色彩筆給襪子染色的行動被她厲聲喝止了。我問女兒為什么要給襪子染色,她說:如果不染色,圣誕老爺爺會以為這只是我晾在外面的一雙襪子,給它涂上紅色,圣誕老爺爺才會知道這是我專門用來收禮物的。在妻子的嘲笑和威權(quán)下,女兒終于沒能掛上她迎接圣誕老爺爺禮物的紅襪子。第二天,我問她,班上多少同學收到了圣誕老爺爺?shù)亩Y物?她一臉不屑地說:什么圣誕老爺爺,都是騙人的。我暗暗心痛,女兒一扇想象的閘門又永遠地關(guān)上了。我想妻子絕不是因為吝惜一雙襪子,她只是覺得那太無聊無謂,也沒有什么積極的意義。我們什么時候愿意用孩子的眼睛觀察世界,去發(fā)現(xiàn)成人領(lǐng)略不了的趣味?
過于講求實用,過于強調(diào)非此即彼,就這樣,孩子們的思維也格式化了。他們開始學會順應成人的模式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以此來收獲贊許和許許多多的功利。這自然也算是一種成熟,然而代價卻是想象的翅膀被折斷了。可問題是,如果缺乏想象,世界將會怎樣?
相關(guān)文章
-
不管多累,還是家庭有多不和諧,不要把負面情緒帶給孩子不管多累,還是家里面有多不和諧不應該把負面情緒傳達給寶寶!
-
如何預防新生兒打嗝我們都知道在照顧小寶寶的時候還是應該要了解清楚,因為小寶寶在出生的時候也是非常嬌嫩的,生活中,如果是寶寶經(jīng)常出現(xiàn)打嗝的話
-
媽媽的一言一行,會給孩子帶來這些影響在家庭中,通常都是男主外、女主外,很多孩子都是由媽媽帶大的,因此在生活中,媽媽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孩子,形成孩子的行為習
-
孩子愛哭鬧,這些方法可以讓孩子快速“變臉”哭鬧可能是所有孩子的天性,而對于父母來說,則是令人煩惱的問題,特別是外出時,如果寶寶哭鬧,會讓父母感覺到很尷尬,其實寶寶
-
孩子叛逆亟需父母積極引導現(xiàn)如今,家庭里的經(jīng)濟條件、物質(zhì)水平大幅度提高,孩子們的生活愈加優(yōu)渥,孩子崇尚獨立、自由的性格愈加明顯。在這個階段,如果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