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媽咪”批評孩子小竅門
你會批評孩子嗎
每個孩子都可能做錯事,不過,并不是每個媽媽都會使用正確的批評方法。試想,我們常聽到有的媽媽抱怨自己的寶寶忘性太大,簡單的錯誤也會一犯再犯,即使吃了“皮肉之苦”也不當回事——這是批評沒有達到懲戒的效果;也有的寶寶犯了錯誤,在媽媽的批評“狂轟亂炸”之下,變得擔驚受怕起來了——這是批評過了頭。其實,要做到正確的批評,還真有些小竅門,因為批評不僅應該有益于家庭教育,也應該是保持良好的親子關系的關鍵所在。
批評方法總原則
1、防患于未然,盡可能不要批評。
2、用最簡單的詞語告訴孩子,什么事不能做。
3、就事論事,不批評孩子本身。
4、控制批評的時間,不讓親子雙方的心情變得糟糕。
5、如果感情用事地批評了孩子,事后要用親情來彌補。
常見的批評
●任憑自己的情緒,對孩子發火
A媽媽說她看到孩子在廚房玩砧板時,如果自己心情不錯,就會很隨和地提醒孩子注意安全,但在她很忙的時候,她就大聲朝孩子嚷嚷:“放下砧板!知不知道這樣很危險!”她自己都覺得有些聲嘶力竭。
幾乎所有的媽媽都會有對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不過,這樣也最容易傷害孩子幼小的心靈。媽媽也會有心情不好的時候,不過,請盡量用其他方式來消除自己的壞心情,如果覺得太緊張了,不妨讓爸爸多多幫忙。一個好媽媽在面對孩子的時候,首先應該是心情舒暢的。
如果是對孩子危險的事情,要嚴肅地、明確地告訴孩子。通常,孩子理解了媽媽的話,也不會去干那些觸怒媽媽的事情了。
●不問情由、不分青紅皂白的批評
B媽媽的兒子爬上椅子去拿高處的剪刀,B媽媽馬上對兒子說:“快給我下來,你在干什么!”然后,一邊責備孩子,一邊把他拉到門外,“砰——”地一聲關上了門。
孩子費力地爬上椅子,是為了更容易拿到那把剪刀吧!他好想要一把剪刀呀。剪刀,雖然孩子拿起來有些危險,但它和菜刀、火、電器插座等危險物品不同,剪刀也是孩子可以使用的工具之一。媽媽應該為孩子準備一把他的專用安全剪刀,鼓勵孩子學習使用安全剪刀的方法,只要孩子在擺弄剪刀的時候,媽媽在一邊看著,孩子就不會有大危險。
不問情由、不說清楚,沒頭沒腦地一通批評后,孩子陷入了等待“暴風雨過境”的狀態。更糟糕的是,孩子的不理睬態度會惹媽媽的怒火逐步升級。如此反復幾次后,媽媽真想和孩子說什么的時候,孩子卻不把媽媽的話當回事了。
●威嚇式的批評
C媽媽的女兒把玩好的玩具隨便一放,又去玩其他玩具了。C媽媽假裝把這些亂七八糟的玩具拿出去全扔了,對女兒說:“你不整理我就全扔掉!”整理收拾自己的東西對大人來說也不是件簡單的事情,對孩子來說更是一個很難養成的習慣,媽媽應該對孩子更加耐心一些。用“扔掉”之類的威脅其實并不能起多大的作用,孩子很快就會知道,媽媽嘴上說“扔掉”,但是手上卻沒有“扔掉”。如果想讓孩子養成自己整理玩具的好習慣,媽媽還是應該耐心地和孩子一起收拾吧!
不要小看小孩子的智力,沒有根據的威嚇根本嚇唬不了他們,這只會讓你失去威信!
●邊動手,邊動口
D爸爸的兒子非常調皮,D爸爸養成了邊動手,邊動口的習慣,他總是一邊打兒子,一邊朝兒子嚷嚷?墒牵痪脙鹤右矊W會了打人,在幼兒園里把小伙伴給打了……
孩子對暴力行為的模仿是輕而易舉的,所以,請“動手派”的家長注意,動手之前深呼吸,想一下這對孩子的負面影響是多么巨大!
●喋喋不休的批評
E媽媽的兒子吵著要在睡覺前吃糖,E媽媽生氣了:“你怎么這么隨便。《妓X了,還吃糖,你這個孩子真難纏!把手里的糖給我放下!你到底聽不聽我的話……”
兒子看著媽媽可怕的表情,手里緊緊地拿著糖。
E媽媽的兒子不明白媽媽究竟在說些什么,以孩子的理解力還不能明白那么多詞匯之間的復雜關系——“隨便”、“難纏”、“把糖放下”、“聽話”,孩子不知道他錯在什么地方。媽媽不如只說一句“睡覺前吃糖牙齒會疼的”,如果孩子經歷過牙疼,那么他就不會堅持了。如果孩子不知道什么是牙疼,那就告訴他,牙齒會疼得咬不動東西,當然再也吃不了糖了。
批評要說到點子上,一下子用那么多的話來批評孩子,他只會覺得媽媽嘮叨。另外,對孩子細枝末節的事情喋喋不休地批評也會漸漸失去批評的力度和效果。
●多余的批評
F媽媽的女兒和小伙伴一起在公園里玩沙子。她一會兒向小伙伴撒沙子,一會兒又去搶小伙伴的工具,雖然孩子之間沒有發生糾紛,但是F媽媽已經注意到了女兒的行為,馬上說了女兒幾句,可是女兒把F媽媽的話當成了耳邊風,仍然撒沙子、搶工具……
看來,女兒已經習慣了媽媽的批評,把媽媽的批評當成嘮叨的話語了。其實,當孩子尚未意識到自己的缺點時,媽媽先聲奪人的批評使孩子失去了自覺糾正的機會。孩子之間即使有一點小糾紛也無傷大雅,這也是他們學習如何協調人際關系的機會。另外,沒有意義的多余的批評會讓孩子產生“也許媽媽不愛我”的想法,久而久之,孩子容易失去自信心。
批評孩子的好經驗
●情緒控制法
G媽媽把兒子可愛的照片貼在冰箱門上,每次要發脾氣的時候,先看一眼照片,她的情緒就會舒坦一些。批評兒子的時候,她自己的情緒也不至于失控。其實,批評孩子時,父母最難做到的就是心平氣和。如果大人小孩都發脾氣,那么批評說不定就上升到了哭鬧和打罵的境地。心平氣和地批評孩子,有助于保持良好的親子關系,也能達到批評的效果——教育孩子。各人控制情緒的方法各不相同,也有的媽媽喜歡打開窗戶呼吸一下新鮮空氣,不管是什么方法,只要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媽媽們都可以嘗試。要記住,不要因為批評而使矛盾升級。
●代言法
B媽媽帶女兒去朋友家做客,女兒什么也沒說就拿起朋友女兒的玩具玩。B媽媽就對朋友的女兒說:“這是你的玩具哦!不和你說‘借來玩一下’就拿走可不行啊!”B媽媽這么一說,她女兒也就改變了態度,對小伙伴說了聲“我借來玩一下”。后來,B媽媽的女兒玩小伙伴的玩具時,都不會忘了說一聲“我借來玩一下”。
在人多的場合,批評孩子就不能像在家里一樣隨便了。孩子也有他小小的自尊,媽媽用婉轉的方式批評孩子,既能使孩子意識到自己的不妥之處,又不會讓孩子孩子覺得自己在小伙伴面前挨批評,效果往往比直接的批評更好。
●暫停法
兒子把玩具弄了一地,媽媽幾次讓他收拾一下,兒子都沒有反應。媽媽對兒子說:“我們來數數,數到10,寶寶和媽媽一起來收拾玩具!”兒子就和媽媽一起數到10,然后和媽媽一起收拾玩具了。
不管孩子對數數有沒有概念,媽媽裝著等待的那段時間,其實緩和了母子間的對立情緒。這種更像是游戲的“暫停”,孩子通常都能接受,那么也就避免了一場不必要的批評。
-
不管多累,還是家庭有多不和諧,不要把負面情緒帶給孩子不管多累,還是家里面有多不和諧不應該把負面情緒傳達給寶寶!
-
如何預防新生兒打嗝我們都知道在照顧小寶寶的時候還是應該要了解清楚,因為小寶寶在出生的時候也是非常嬌嫩的,生活中,如果是寶寶經常出現打嗝的話
-
媽媽的一言一行,會給孩子帶來這些影響在家庭中,通常都是男主外、女主外,很多孩子都是由媽媽帶大的,因此在生活中,媽媽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孩子,形成孩子的行為習
-
孩子愛哭鬧,這些方法可以讓孩子快速“變臉”哭鬧可能是所有孩子的天性,而對于父母來說,則是令人煩惱的問題,特別是外出時,如果寶寶哭鬧,會讓父母感覺到很尷尬,其實寶寶
-
孩子叛逆亟需父母積極引導現如今,家庭里的經濟條件、物質水平大幅度提高,孩子們的生活愈加優渥,孩子崇尚獨立、自由的性格愈加明顯。在這個階段,如果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