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拒絕孩子耍賴皮
三步拒絕孩子耍賴皮 ,大人自以為能探究孩子的內心,其實孩子才是揣摩大人的高手,他們敏銳地注意到父母往往“說一套做一套”。
再多玩一次滑梯,再多看一會兒電視,再多玩一次游戲,再多聽一個睡前故事……類似這樣“沒完沒了”的央求常常讓父母難以應對。
父母不愿意總掃孩子的興,更不希望成為孩子眼中的“大惡人”。但是,我們得讓孩子知道凡事都有節制,必須遵守一定的規則,不能沒完沒了地想怎么樣就怎么樣。可是許多家長發現,經過種種努力后,自己總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有以下兩個方面。
忽視孩子的心理感受
其實,孩子掌控自己生活的機會微乎其微,他們剛剛主宰了一小會兒自己的生活,享受了一段自由快樂的時光,可是大人一聲令下“時間到了,我們該走了”或者“就這些,再也沒有了”,就要將他們自我掌控的權利奪走,想一想,他們又怎會樂意呢?
父母往往說到做不到
大人自以為能探究孩子的內心,其實孩子才是揣摩大人的高手,他們敏銳地注意到父母往往“說一套做一套”。比如,當大人宣布“孩子,你還可以玩10分鐘”時,最終他們得到的時間可能只有5分鐘,也可能長達30分鐘。他們意識到大人的立場并不那么堅定,因此,常常寄希望于發脾氣、撒點兒嬌、軟磨硬泡、撒潑打滾,或故作可憐,讓大人有所松動,而事實上,家長們往往也遂了他們的心愿。
那么,父母究竟該怎么做,才能讓孩子自覺呢?
第一步:亮出自己的底線
與其給孩子一顆糖果,之后因招架不住他們的央求,而再給第二塊糖果,還不如一開始就告訴孩子“你可以吃兩顆糖果”;與其告訴孩子該關電視睡覺,之后因經不住他“再多看5分鐘”的軟磨硬泡而妥協,還不如一開始就聲明“你還可以多看10分鐘”。妥協讓步無異于獎勵孩子依靠糾纏不休而達到目的。所以,父母在面對孩子的要求時,應讓孩子清楚地明白自己的底線。
-
不管多累,還是家庭有多不和諧,不要把負面情緒帶給孩子不管多累,還是家里面有多不和諧不應該把負面情緒傳達給寶寶!
-
如何預防新生兒打嗝我們都知道在照顧小寶寶的時候還是應該要了解清楚,因為小寶寶在出生的時候也是非常嬌嫩的,生活中,如果是寶寶經常出現打嗝的話
-
媽媽的一言一行,會給孩子帶來這些影響在家庭中,通常都是男主外、女主外,很多孩子都是由媽媽帶大的,因此在生活中,媽媽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孩子,形成孩子的行為習
-
孩子愛哭鬧,這些方法可以讓孩子快速“變臉”哭鬧可能是所有孩子的天性,而對于父母來說,則是令人煩惱的問題,特別是外出時,如果寶寶哭鬧,會讓父母感覺到很尷尬,其實寶寶
-
孩子叛逆亟需父母積極引導現如今,家庭里的經濟條件、物質水平大幅度提高,孩子們的生活愈加優渥,孩子崇尚獨立、自由的性格愈加明顯。在這個階段,如果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