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心理需要如何被尊重
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感受:孩子愈大愈難與他們溝通,往往是談話還沒超過兩三句,孩子就與家長頂撞起來。其實,父母如能不以強者的權威壓制孩子,結果也許就會不同。
有時,“沉默”也是一種有效的溝通方式,可以避免沖突時的言語傷害,使你冷靜下來,重新去思考,這對維持親子間的良好關系有一定的幫助。因此,父母在與孩子溝通時應掌握以下技巧。
多說“我”,少說“你”。父母應盡可能不用命令的口氣與孩子說話,不要總說“你應該……”,而應常說“我會很擔心的,如果你……”。這樣孩子就會從保護自己不被指責的狀態(tài)下轉而考慮大人的感受,這個時候溝通才可能更有效。
不急于作出評價。即使孩子的看法與大人不同,也要允許孩子可以有自己的想法。父母應考慮到孩子的理解能力,舉出適當的事例來支持自己的觀點,并詳細地分析雙方的意見。父母不壓制孩子的思想,尊重孩子的感覺,孩子自然會敬重父母。
了解孩子才能對癥下藥。孩子的學習處于什么樣的水平?孩子的性格怎樣?他有什么興趣愛好?這些都是父母要了解清楚的。如果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具體情況,如何與孩子交流,又如何對他提出合理的期待與要求。泛泛而談的交流是任何人都不感興趣的,更何況孩子呢!因材施教是家長都懂得的道理,但是真的要付諸行動,有針對性地與孩子進行交流,卻不是件容易做到的事情。
走進孩子的世界,和孩子打成一片。家長是否擁有一顆童心,這對親子溝通非常重要。擁有一顆童心,也就更能理解孩子的言語、孩子的想法與行為,這樣的理解不僅可以化解很多沖突,更可以提升你和孩子溝通的質量。如果你和孩子可以擁有相近的思維方式,就可以成為很好的朋友,對孩子的教育也將變得更加容易。
畢竟,孩子的逆反不是目的,討得父母對他們的尊重才是他們內在的心理需要。
相關文章
-
不管多累,還是家庭有多不和諧,不要把負面情緒帶給孩子不管多累,還是家里面有多不和諧不應該把負面情緒傳達給寶寶!
-
如何預防新生兒打嗝我們都知道在照顧小寶寶的時候還是應該要了解清楚,因為小寶寶在出生的時候也是非常嬌嫩的,生活中,如果是寶寶經常出現打嗝的話
-
媽媽的一言一行,會給孩子帶來這些影響在家庭中,通常都是男主外、女主外,很多孩子都是由媽媽帶大的,因此在生活中,媽媽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孩子,形成孩子的行為習
-
孩子愛哭鬧,這些方法可以讓孩子快速“變臉”哭鬧可能是所有孩子的天性,而對于父母來說,則是令人煩惱的問題,特別是外出時,如果寶寶哭鬧,會讓父母感覺到很尷尬,其實寶寶
-
孩子叛逆亟需父母積極引導現如今,家庭里的經濟條件、物質水平大幅度提高,孩子們的生活愈加優(yōu)渥,孩子崇尚獨立、自由的性格愈加明顯。在這個階段,如果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