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的情緒 你了解多少?
每當寶貝學會一個新的動作、新的詞匯,我們都會格外地留意。但是,寶貝的情緒呢?它是不是也以同樣的速度良好地發展著呢?很少有父母留意過吧。
一個嬰兒早在懂得使用語言之前,就會傳情達意了,并且能從這種互動中獲得安全感、自信以及各種信息,進而才能順利學會肌肉運動、語言、認知等技能。
那么,如何才能及早知道寶貝將來的情緒是怎樣的呢?用一顆糖果就能進行預測,這就是著名的“糖果實驗”。在這項長達40年的實驗中,科學家發現,通過觀察孩子抵抗糖果誘惑的能力,可以預測他今后的人生道路。
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了這一實驗。他們找來數十名孩子,每人面前放一顆糖果,告訴他們糖可以吃,但如果10分鐘后再吃就可以多得到一塊。當研究人員出去后,這些孩子中有1/3馬上開始吃。剩下的孩子則用盡了各種方法讓自己撐下去;有的閉上眼睛不去看誘入的糖果,將頭埋入手臂中,自言自語,唱歌,玩弄自己的手腳,甚至努力讓自己睡著,但是依然有1/3的孩子開始堅持卻在后來放棄了。不過,最后1/3的孩子一直堅持到了研究人員回來。這些有意志力的孩子最終得到了兩顆糖果。
14年后,研究人員再次調查了這些孩子,發現不同反應的孩子在情緒與社會交往方面的差異非常大。4歲時就能抵抗誘惑的孩子到了青少年時期,社會適應能力非常好,比較自信,人際關系好,能很好地面對挫折氣有主見且學業出眾,在追求目標時也和小時候一樣能壓抑立即得到滿足的沖動。
而那些馬上吃糖果的人,成年后缺乏自信,與人相處不好,容易懷疑、嫉妒或羨慕別人,而且和小時候一樣不易壓抑立即得到滿足的沖動。
糖果實驗顯示了童年時期的一個很小的行為,長大后卻擴大為社會、情感等多方面的能力。很多事情都取決于壓抑沖動的能力,包括減肥、讀完學位等。因此,如果孩子欠缺情緒控制能力與成熟度,再高的智商也無用武之地。
-
不管多累,還是家庭有多不和諧,不要把負面情緒帶給孩子不管多累,還是家里面有多不和諧不應該把負面情緒傳達給寶寶!
-
如何預防新生兒打嗝我們都知道在照顧小寶寶的時候還是應該要了解清楚,因為小寶寶在出生的時候也是非常嬌嫩的,生活中,如果是寶寶經常出現打嗝的話
-
媽媽的一言一行,會給孩子帶來這些影響在家庭中,通常都是男主外、女主外,很多孩子都是由媽媽帶大的,因此在生活中,媽媽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孩子,形成孩子的行為習
-
孩子愛哭鬧,這些方法可以讓孩子快速“變臉”哭鬧可能是所有孩子的天性,而對于父母來說,則是令人煩惱的問題,特別是外出時,如果寶寶哭鬧,會讓父母感覺到很尷尬,其實寶寶
-
孩子叛逆亟需父母積極引導現如今,家庭里的經濟條件、物質水平大幅度提高,孩子們的生活愈加優渥,孩子崇尚獨立、自由的性格愈加明顯。在這個階段,如果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