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患有“恐醫癥”怎么辦
“恐醫癥”,想必很多準媽媽都聽說過吧,但是如果你的寶寶患上了“恐醫癥”,應該怎么辦呢?專家為此提出了三點,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據某報報道,“求求你,快帶我回家,我不要看醫生……”“救命啊,媽媽”,作為兒科門急診醫生每天都會碰到一些“恐醫癥”的患兒,他們苦苦哀求離開醫院的淚眼、拼命反抗的神情讓人心疼,也引起人的思考。到底是什么導致他們如此害怕?
怕看醫生,往往是因為孩子以往的經歷或聽人講過吃藥打針、化驗的痛苦造成的。因此,成人平時要注意對孩子進行教育,使他們了解生病看醫生、打針吃藥是治療疾病的必要方法,切忌拿“不乖,就帶你去醫院打針!”之類說法恫嚇孩子,增加孩子對醫療人員的害怕與抗拒。從孩子的心理特點來說,他們對明知可怕的事情反抗性最強。
一旦孩子生病又拒絕看醫生怎么辦呢?
1、給孩子樹立一個勇敢的正面形象。
如請看過醫生且表現勇敢的孩子現身說法,使孩子的思想感情和注意力沉浸在故事情節中,對這些形象產生學習和模仿的愿望,從而在心理上消除或降低看醫生的可怕感,用鼓勵的方法使模仿的要求變為孩子自我表現的行為。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孩子能夠接受治療,忍受打針吃藥的痛苦。
2、模擬看病:可以給孩子買一個醫生看病的玩具醫藥箱,有注射器、聽診器等。
平時在家時,親子之間或小伙伴之間經常玩一些醫生看病的游戲。讓孩子覺得看病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3、利用孩子思維特點,使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到其他方面。
可以提出看醫生,然后看書、玩娃娃等,這樣孩子的注意力就集中到選擇書或娃娃上了,看醫生無形中不成問題了。
孩子有病,全家人都很焦急,但依然要從容自信地安排好一切,父母的平和鎮靜,讓孩子放松。否則,家長的緊張慌亂不但容易丟三落四,不安的心情還會傳染給孩子,讓孩子惶恐不安。另外,去醫院看醫生不必興師動眾,全家人前呼后擁,這樣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以為看醫生是了不得的大事。
還有一點需要指出,看病前,要對孩子實話實說。告訴他看醫生能使他快點好起來,實事求是地回答他的所有問題,各種檢查,疼就是疼,不疼就是不疼。對孩子講真話,讓他有一定的思想準備,表現自然會好一些。
-
不管多累,還是家庭有多不和諧,不要把負面情緒帶給孩子不管多累,還是家里面有多不和諧不應該把負面情緒傳達給寶寶!
-
如何預防新生兒打嗝我們都知道在照顧小寶寶的時候還是應該要了解清楚,因為小寶寶在出生的時候也是非常嬌嫩的,生活中,如果是寶寶經常出現打嗝的話
-
媽媽的一言一行,會給孩子帶來這些影響在家庭中,通常都是男主外、女主外,很多孩子都是由媽媽帶大的,因此在生活中,媽媽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孩子,形成孩子的行為習
-
孩子愛哭鬧,這些方法可以讓孩子快速“變臉”哭鬧可能是所有孩子的天性,而對于父母來說,則是令人煩惱的問題,特別是外出時,如果寶寶哭鬧,會讓父母感覺到很尷尬,其實寶寶
-
孩子叛逆亟需父母積極引導現如今,家庭里的經濟條件、物質水平大幅度提高,孩子們的生活愈加優渥,孩子崇尚獨立、自由的性格愈加明顯。在這個階段,如果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