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與環境哪個對孩子的影響較大?
日常生活中,對孩子的影響因素是有非常多的,其中,每種因素影響的程度仍是有價值的,因為這將影響人們對待孩子的方式。人們經常講,“這孩子遺傳的好”和“這孩子家庭環境挺好,才可以培養出來這么好的孩子”,當家長知道智力在一定程度上受環境影響,就會注意給孩子提供有助學習的環境。當家長知道孩子活躍好動是遺傳的,就容易接納孩子的特點,可以調節對孩子的期望和要求,有針對性的指導孩子的行為。
1.成熟
分解遺傳和環境的影響是困難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因為人在一生當中是不斷變化的。有些變化似乎是由環境促成,另一些則是由基因所設定的。比如,爬、走、跑是在特定年齡階段按固定順序發展的。這就是心理學中所謂的“成熟”,即隨著年齡增長,按生物遺傳決定的順序而出現生理變化和特定行為。這樣的生理變化或行為發展不是習得的或來源于生活經驗,而是天生的。受“成熟”機制所控制的行為,一般在人的機體發育完備后自然產生,不會提早,也很少推遲。
然而,環境因素會影響遺傳的發育時間表。如果長期得不到適當的刺激,孩子的行為發育會推遲。在20世紀60年代一項對伊朗孤兒院孩子的調查顯示,長期得不到關注和身體鍛煉的嬰兒,學會坐和走路的年齡比一般兒童晚很多。盡管這樣,他們最終還是完成了這些行為的“成熟”。可見,自然的力量是強大的。相反,如果在孩子某個行為“成熟”的階段,家長能及時地提供恰到好處的刺激,孩子的行為發育會更快更好。比如,當孩子的神經系統和肌肉發育到一定程度,孩子開始啞啞學語。當孩子發出第一個音以后,家長積極作出回應,并開始經常跟孩子交談,孩子的語言發育就會比得不到父母及時應答的孩子快一些。當然,孩子的行為發展是以其生理發育為基礎的,如果人為地使行為發育過于提前,不僅是毫無意義的,而且是有害的。
遺傳與環境的合力除了影響成熟的時間、速率與方式,還影響孩子的很多品質。
2.生理特征
孩子的相貌、身高、發胖的可能性都是遺傳的結果。壽命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遺傳決定的。但這些特定的趨勢可能在一定的限度內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因而表現出差異。比如,父母嚴重近視的孩子患近視的可能性就大,但如果
嚴格注意用眼衛生和視力的保護,就有可能不近視。只是他們比沒有近視遺傳傾向的孩子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保持良好視力。再比如,長壽世家的人大多活得長久,但如果某個人飲食狀況和醫療保健條件很差,就很難長壽。
-
不管多累,還是家庭有多不和諧,不要把負面情緒帶給孩子不管多累,還是家里面有多不和諧不應該把負面情緒傳達給寶寶!
-
如何預防新生兒打嗝我們都知道在照顧小寶寶的時候還是應該要了解清楚,因為小寶寶在出生的時候也是非常嬌嫩的,生活中,如果是寶寶經常出現打嗝的話
-
媽媽的一言一行,會給孩子帶來這些影響在家庭中,通常都是男主外、女主外,很多孩子都是由媽媽帶大的,因此在生活中,媽媽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孩子,形成孩子的行為習
-
孩子愛哭鬧,這些方法可以讓孩子快速“變臉”哭鬧可能是所有孩子的天性,而對于父母來說,則是令人煩惱的問題,特別是外出時,如果寶寶哭鬧,會讓父母感覺到很尷尬,其實寶寶
-
孩子叛逆亟需父母積極引導現如今,家庭里的經濟條件、物質水平大幅度提高,孩子們的生活愈加優渥,孩子崇尚獨立、自由的性格愈加明顯。在這個階段,如果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