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記:別讓心理“惡魔”纏上孩子
現在生活壓力的加大,很多時候父母不能經常陪著孩子,要出去工作會把孩子留在家中。經常獨自留在家中的孩子容易發生人身意外,心理上更容易患上孤獨癥。因此,為了孩子的安全和身心健康發展,家長在提高孩子的兒童傷亡的認識和防范的同時,也應該考慮到孩子長期獨處在家所引致的心理問題。那么,父母應該怎么辦?
1、每天堅持交流
父母不要以忙為借口而減少了對孩子的關愛與溝通。即使平日工作量大,回到家已經很累,也請盡量抽一點時間和寶寶聊聊天,讓寶寶說說今天上學的趣聞,或者和朋友一起玩耍的開心事,其實這些不會占用你很多的時間,但卻會讓寶寶感覺到你對他的關注。父母也可以將自己遇到的事情和寶寶講,即使他們不太懂社會的事,但這種平等溝通能夠讓孩子有受尊重的感覺,能夠和父母建立一種朋友關系,相互體諒。
2、把孩子給親近的人照顧
一些父母總是以自己下班晚孩子放學早,或者應酬繁多為理由,認為難以避免把孩子獨處在家。父母工作繁忙可以理解,但是絕對不能成為讓孩子孤獨的理由。
父母無暇照顧孩子,可以將孩子交托給孩子親近的人。對于寶寶喜歡的人,寶寶能形成一種依賴感和安全感。因此,嘗試和孩子商量,讓他選擇他喜歡陪伴的人。一旦家長沒有空,父母可以將寶寶托那個人短暫照顧著。
但是父母一定要注意多顧及孩子的感受,只要一有時間,父母就應該多多陪伴孩子,一起玩耍,一起吃飯,讓孩子充分感受到父母的愛。
父母有事不能陪寶寶,可以蹲下來和孩子說:“乖乖,媽媽要回去加班,寶寶先在阿姨家和小弟弟一起玩耍,媽媽工作完后立刻過去接你。”父母真誠的歉意能夠逐漸讓寶寶學會理解體諒父母的難處。這樣寶寶也就不會有分離和孤獨的焦慮了。另外,父母應該要保證與孩子的親子時間,即使再忙,父母都可以規定自己每逢雙休日一定抽時間陪孩子,帶孩子去劃船、爬山、吃快餐,只要是孩子喜歡的事情,父母都應盡量滿足,讓孩子開心。
3、言出必行的承諾
即使工作日再繁忙,父母也不要忘記周六日對孩子的補償。或許你確實因為工作不能多陪伴孩子,那么就請你將放假的時間留給孩子!
一些父母總喜歡給寶寶不能兌現的承諾:“爸爸回來后就給你買雪糕”,孩子翹首而盼爸爸回來,卻只看到爸爸空手而回;“媽媽周六帶你去動物園”,好不容易盼來星期六,媽媽卻早已將答應的事情拋到九霄云外。
你永遠不知道,對于寶寶來說,期望到失望的落差有多大。你的一句不經意的承諾,或許就成為寶寶一直忍受孤獨的精神慰籍。
所以,如果你為了安慰寶寶的孤獨而給他承諾的話,那么請你一定要履行你的允諾。孩子都知道狼來了的故事,父母一再的欺騙,或許最后換來的是孩子的不信任感。不要再讓孩子承受孤獨感的同時,還要失去對父母的那份安全感和信任!所以,如果你答應了孩子這個周末要去游樂場,即使你再忙,也不要忘記和孩子共度天倫之樂哦!
4、給孩子找一個小伙伴
沒有比和朋友一起玩耍更快樂的事了!如果父母沒有時間陪伴孩子,那么就請為孩子找一個小伙伴吧!一些父母出于安全的理由,認為孩子放學還在外面和小伙伴們一起撒野很不安全,因此要求孩子放學后要立刻回家做作業,不能再外面到處亂跑。
孩子都不喜歡放學后立刻回家對著四面墻,可以的話,父母就請放手讓孩子享受這放學的美好時光吧!同齡孩子的陪伴能夠填充孩子孤獨的時間。俗話說,快樂不知時日過。特別是對于現代家庭,很多都是獨生子女,很多小孩都因為缺乏和他人交流溝通而變得害羞內向,逐漸地不參與群體活動,性格變得孤僻,不懂得如何和他人交往,這對孩子心理健康的發展有不良影響。
因此,父母應該多鼓勵孩子要走出去,多和小朋友一起玩,這樣不僅能避免孩子單獨在家,也能夠讓孩子通過和他人溝通交往,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與溝通能力,減少孤獨癥發生的可能性,同時還能讓寶寶的性格變得樂觀開朗。盡量讓孩子參加集體活動,包括鄰居小朋友相邀的游戲,包括學校、班級統一組織的文體活動。讓寶寶從集體活動中體驗友誼、智慧與溫暖。
如果條件允許的話,讓孩子養一只小狗或小貓,也是陪伴孩子最好的小伙伴喲!
-
不管多累,還是家庭有多不和諧,不要把負面情緒帶給孩子不管多累,還是家里面有多不和諧不應該把負面情緒傳達給寶寶!
-
如何預防新生兒打嗝我們都知道在照顧小寶寶的時候還是應該要了解清楚,因為小寶寶在出生的時候也是非常嬌嫩的,生活中,如果是寶寶經常出現打嗝的話
-
媽媽的一言一行,會給孩子帶來這些影響在家庭中,通常都是男主外、女主外,很多孩子都是由媽媽帶大的,因此在生活中,媽媽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孩子,形成孩子的行為習
-
孩子愛哭鬧,這些方法可以讓孩子快速“變臉”哭鬧可能是所有孩子的天性,而對于父母來說,則是令人煩惱的問題,特別是外出時,如果寶寶哭鬧,會讓父母感覺到很尷尬,其實寶寶
-
孩子叛逆亟需父母積極引導現如今,家庭里的經濟條件、物質水平大幅度提高,孩子們的生活愈加優渥,孩子崇尚獨立、自由的性格愈加明顯。在這個階段,如果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