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話少就一定是自閉癥?
父母關注孩子的一些異常行為是很有必要的,不過過度的緊張就要不得了,在現實生活中,有一些寶寶不愛說話,家長就質疑孩子是不是患上了自閉癥,其實,孩子不愛說話的原因有很多,并不是只有自閉癥會導致。
什么是自閉癥?
自閉癥也稱兒童孤獨癥,是一種先天腦部功能受損傷而引起的發展障礙。從2008年起,聯合國將每年的4月2日定為世界自閉癥日,呼吁大家關注自閉癥,關注自閉癥兒童,力爭讓這些“星星的孩子”走入人間,不再孤獨。
孩子不愛說話就是自閉嗎?
鑒于各種類型的宣傳,越來越多的家長知道了“自閉癥”,也知道“自閉”的孩子不愛說話,但需要注意的是,不愛說話不等于“自閉”。心理學家表示,孩子不愛說話不等于“自閉”,不要盲目地給他貼上“自閉”的標簽。
孩子不開口說話,這在“自閉癥”的診斷中是一個重要癥狀。這個問題其實很好解釋。兒童開口說話本來就有早有晚,有的一歲就開口說話,有的兩、三歲甚至四、五歲才開口。原因有幾種:一是個體差異,二是兒童早期生活缺陷使交流功能啟動遲緩,三是因為家長經常強迫孩子說話,引起孩子逆反和心理障礙。家長們應該知道,不愛說話只是“自閉”的一種表現,并不等同于“自閉”。
研究認為自閉癥與遺傳有關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兒科 主任醫師 鄒小兵指出,從1943年自閉癥被發現到1970年,曾經認為自閉癥是爸爸媽媽教養,父母親的冷漠教養不當讓這個孩子得了自閉癥的,可是后來的研究徹底否定了這個理論,自閉癥不是由父母親冷漠或者教養不當造成的。這些年來研究的焦點集中在染色體、遺傳、基因方面,自閉癥跟基因的異常或者是基因表達的異常有關,家長可以從科普知識學習了解什么叫基因、基因表達、基因調控。
目前的研究熱點認為自閉癥跟基因是有關系的,我們已經在患有自閉癥的孩子身上找到了異常的基因,就是說他們的遺傳基因跟正常人不一樣,有些孩子雖然沒有找到異常的基因,但是他的基因表達可能出現了問題,這種基因表達跟環境是有一定關系的,是因為某種環境影響了這個孩子的基因表達,讓這個孩子患有自閉癥。所以,目前醫學界多數人認為自閉癥是先天性的,而不是后天性造成的。
做好5件事,預防兒童自閉癥
預防兒童自閉癥的發生,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別把孩子過分封閉于一味學習的小圈子
城市居住的現代化使許多人搬進了高樓,而一戶一門的高樓容易給孩子造成封閉的環境,因此,應允許或鼓勵孩子從高樓走下來到庭院中,與鄰居或附近小朋友玩耍、交往,建立友誼。
2.盡量讓孩子參加集體活動
集體活動包括鄰居小朋友相邀的游戲、做作業;包括學校、班級統一組織的文體活動;包括祝賀同學生日、歡送老師等等。從集體活動中培育孩子的性格,從集體活動中體驗友誼、智慧與溫暖。
3.為孩子的交友創造條件
不僅應允許孩子走下高樓、走出家門,也應允許還把小朋友請進家門。為孩子提供交朋友的機會,教給它們交朋友的藝術、方法和技巧。
4.注重情商培育
情商即社會適應的綜合能力。孩子僅僅學習成績優良是不夠的,還須懂得接受別人并讓人接受自己,這也是愛的基本涵義。在培育孩子良好品德的同時,要教導孩子形成好的性情和情感。
5.培育孩子的自立能力,切忌父母事事包辦
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有意讓孩子碰碰釘子,嘗嘗苦頭,以磨練孩子的意志力。
隨著媒介技術的發達,我們的下一代,已經完全是伴隨電視、電腦、手機、Iphone、Ipad成長的電子兒童。在相當多的家庭教育中,最缺失的主角是人——長期陪伴孩子的不是父母,不是同伴,而是冰冰冷的電子產品。希望所有的爸爸媽媽們,多把你們的視線和關心給予孩子一些,多鼓勵孩子與同伴交流,建立他自己的交友圈;多陪伴孩子走出門,多看看外面的世界。
只有正確的認識疾病,了解一些疾病的基本常識,家長才能正確的判斷孩子出現的狀況,希望今天關于自閉癥的講解能夠對父母們有所幫助。
-
不管多累,還是家庭有多不和諧,不要把負面情緒帶給孩子不管多累,還是家里面有多不和諧不應該把負面情緒傳達給寶寶!
-
如何預防新生兒打嗝我們都知道在照顧小寶寶的時候還是應該要了解清楚,因為小寶寶在出生的時候也是非常嬌嫩的,生活中,如果是寶寶經常出現打嗝的話
-
媽媽的一言一行,會給孩子帶來這些影響在家庭中,通常都是男主外、女主外,很多孩子都是由媽媽帶大的,因此在生活中,媽媽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孩子,形成孩子的行為習
-
孩子愛哭鬧,這些方法可以讓孩子快速“變臉”哭鬧可能是所有孩子的天性,而對于父母來說,則是令人煩惱的問題,特別是外出時,如果寶寶哭鬧,會讓父母感覺到很尷尬,其實寶寶
-
孩子叛逆亟需父母積極引導現如今,家庭里的經濟條件、物質水平大幅度提高,孩子們的生活愈加優渥,孩子崇尚獨立、自由的性格愈加明顯。在這個階段,如果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