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前的孩子自私是天性
對于3歲前的兒童,不必刻意強迫分享,因為他們根本就還不具備分享的概念和能力。孩子拒絕分享的時候,千萬不要說他“小氣”。 不斷地給孩子貼這樣的標簽,他將永遠學不會分享。那么我們該怎么教孩子學會分享呢?
3歲前的孩子自私是天性
生活中,經常聽到爸爸媽媽跟自己的寶寶說,“你的玩具要和小伙伴一起玩”,或者“好吃的要分給大家一起吃”等諸如此類要求孩子分享的話。似乎,如果孩子不愿意分享,那就是小氣、自私,或者家長沒有教好。這時,爸爸媽媽真心很尷尬,有木有?
可事實真是如此嗎?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分享行為是一種把自己的物品分給他人使用的互惠性親社會行為。就像寶寶的大動作發展,是經過了一個“先爬后坐、先站后走”的過程,分享,同樣并非與生俱來。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分享意識以及分享行為會呈現出不同的狀態。
2歲前,寶寶通常表現得很大方,你問他要什么他就會給你什么,偶爾還會主動把自己的玩具拿給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因為,這時候的寶寶還沒有形成強烈的自我意識,不懂得擁有的概念。
到了2或3歲左右,隨著自我意識的逐漸覺醒,會變得以自我為中心,在他的心中,只要是他喜歡的東西都是屬于他的;并且,這個階段也是寶寶進入物權意識的敏感期,常常會說“這是我的”“那是我的”等話。這時候的他是容不得別人侵犯的,只要他的利益受到一丁點的威脅,他就會迅速行動起來,維護自己的利益。對這個年齡段的寶寶來說,他們的這種行為是很正常的。
所以,對于3歲前的兒童,不必刻意強迫分享,因為他們根本就還不具備分享的概念和能力。
看到這,肯定有寶爸寶媽要說,那我家孩子已經不止三歲了呀,還是不愿意分享,怎么辦呢?不著急,小編可是為大伙兒整理了一些小竅門哦。
1分享,并不等于失去
孩子不愿意與人分享,有時候是因為他覺得分享就是失去,東西分享給他人自己就沒有了。因此,讓孩子分享之前,首先要幫助孩子形成對自己持有物“物權”的安全感,就是讓兒童知道一個結果:這個物品是“我的”,不管誰觸碰或使用過之后,這個東西仍然是“我的”。
例如,和孩子玩游戲,爸爸媽媽向他借走一樣玩具答應他5分鐘后還給他;引導孩子和小朋友們進行交換玩具的游戲,玩幾分鐘后立刻歸還,等等。這樣,讓寶寶感受到自己既能享用別人的玩具,也不會因此失去自己的玩具。
2分享,也可以有選擇
要孩子分享他的“至愛”,這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換個角度想想,我們自己同樣也有不愿和他人分享的東西,不是嗎?所以,可以試著讓孩子自己選擇合適的分享物品。例如,在客人到來之前,讓孩子先挑選幾樣他愿意讓別人玩的玩具,諸如積木、蠟筆、圖書等。如果孩子把某個玩具牢牢抓在手里,就是不肯讓給小伙伴,那么不要強求,想辦法轉移其他小朋友的注意力,盡快結束他們之間的爭奪。
3用鼓勵、表揚,強化分享行為
對孩子來說,分享并不意味著他必須把手中的東西交給別人,媽媽也沒有必要這樣去要求。即便只是把手中的玩具拿出來給別人看一看、摸一摸,那也是他嘗試分享的開始。這時候,就需要媽媽們善于發現寶寶表現出的分享行為,并及時給予正面強化和反饋,幫助他在各種情況下不斷地、自覺地產生分享的動機和行為。引導的話語、贊許的目光、微笑的面容、親切的點頭等,都能使孩子受到極大的鼓舞,進一步強化分享行為,愿意更多地、自覺地做出分享的行為。
4家長做好“大方”的榜樣
媽媽最近開始抱怨,丁丁不知怎么變得自私起來了。小朋友找他借玩具,他不借;他手里拿著好吃的,爸爸開口向他要,他也藏得緊緊的。”這樣的情況多了,丁丁媽生氣地說:“你怎么可以這樣自私?”丁丁聽了媽媽的話,委屈地掉下了眼淚:“上次你不就沒把家里的醬油借給鄰居阿姨嗎?你說,‘把自己的東西借給別人,自己就沒了’。”這下媽媽愕然了。原來是自己這個不經意的小舉動,讓丁丁變得自私了。
生活中,一些爸媽給寶寶買了較貴重的玩具,就叮囑寶寶不要給別人玩。有些爸媽甚至很得意自己的寶寶“獨占”某樣東西,認為寶寶這樣才不會吃虧。這些行為以及心理暗示無疑會使寶寶越來越不愿意分享。
5和孩子探討解決方案
當孩子們為了玩具打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先讓他們安靜下來,然后對他們說:“你們倆都想玩同一個玩具,那應該怎樣做,才能大家都玩到玩具呢?”把問題拋出來,引導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或者多給孩子一些選擇,讓他們自己決定下一步該怎么做。
6分享N不要
孩子拒絕分享的時候,千萬不要羞他“小氣”“摳門”。 如果總是說孩子小氣,孩子就會真的“小氣”了,孩子會把“小氣”和自己的行為對應起來。不斷地給孩子貼這樣的標簽,他將永遠學不會分享。
當孩子不樂意分享的時候,如果大人出于面子,把玩具強行給了別的孩子,這種行為會破壞孩子的安全感,讓孩子厭惡分享行為。同時,這也意味著你告訴你的孩子,他也可以搶別人的玩具。
當孩子能分享的時候,把東西分給我們吃,我們一定要接受,不要說“我是逗你的,我不吃,你吃吧”之類的話。因為,這樣不僅是在拒絕孩子的分享,給孩子帶去失望,更重要的是,這會讓他誤以為分享只要做出個“姿態”就行,并不會要他真正把自己喜歡的東西拿來分享。
當然,每個小朋友的性格不太一樣,因此在分享的表現上也是各異的,有的寶寶在這方面可能就顯得比較大度,但大多數還是占有欲極強的小霸王。家長在教育寶寶分享時要先了解好寶寶的心理感受,寬容耐心地引導寶寶,讓他感受分享的快樂,他便會逐漸地大方起來,主動和他人分享自己心愛的東西了。
其實分享不局限于一種物態的分享,還包括精神分享。寶寶學會了分享,那么他長大后心就會大度些。
-
不管多累,還是家庭有多不和諧,不要把負面情緒帶給孩子不管多累,還是家里面有多不和諧不應該把負面情緒傳達給寶寶!
-
如何預防新生兒打嗝我們都知道在照顧小寶寶的時候還是應該要了解清楚,因為小寶寶在出生的時候也是非常嬌嫩的,生活中,如果是寶寶經常出現打嗝的話
-
媽媽的一言一行,會給孩子帶來這些影響在家庭中,通常都是男主外、女主外,很多孩子都是由媽媽帶大的,因此在生活中,媽媽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孩子,形成孩子的行為習
-
孩子愛哭鬧,這些方法可以讓孩子快速“變臉”哭鬧可能是所有孩子的天性,而對于父母來說,則是令人煩惱的問題,特別是外出時,如果寶寶哭鬧,會讓父母感覺到很尷尬,其實寶寶
-
孩子叛逆亟需父母積極引導現如今,家庭里的經濟條件、物質水平大幅度提高,孩子們的生活愈加優渥,孩子崇尚獨立、自由的性格愈加明顯。在這個階段,如果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