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孩子傷在“聽話”上
我孩子剛上幼兒園的時候,是老師心目中比較聽話的孩子之一。和大部分家長一樣,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培養(yǎng)一個聽話的孩子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是后來發(fā)生在女兒身上的一件事,讓我開始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
對一個幼兒園的孩子來說,他們對自己的要求主要來自他們心目中具有權威的大人,這種要求會直接影響他們的行為和能力。作為大人,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如果為了自己省事和省心,僅用“聽話”來要求孩子,那么孩子為了達到大人的要求,會下意識地討好大人,比如在幼兒園的時候,當有困難的時候,就會不敢輕易驚動老師;當需要幫助的時候,就不敢麻煩老師;當不開心的時候,更不會直接向老師傾訴。長此以往,勢必容易產生心理問題,做事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都會受到影響,還容易養(yǎng)成慣于看人臉色的消極行為,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我和妻子決定有意識地引導伊伊學會正確面對大人的要求,并能夠表達自己的正當需求,不讓孩子再傷在所謂的“聽話”上。隨后發(fā)生的一件事,讓我們覺得機會來了。一個周六,我和妻子打算先帶伊伊去商場買衣服,然后再去看兒童劇《白雪公主》;伊伊則想先看兒童劇,再去買衣服。妻子故意說道:“伊伊是個聽話的孩子,這件事爸爸媽媽說了算。”伊伊很不開心,但是沒再說什么。我悄悄問伊伊,為什么她想先去看兒童劇?伊伊告訴我,每次媽媽帶她去買衣服,總是逛好久,回家的路上她經常睡著了?伤幌肟础栋籽┕鳌返臅r候也睡著。我動員她把想法告訴媽媽。伊伊擺擺手,一副老氣橫秋的樣子說:“算了,你們說了算。”我聽了很心疼孩子,真沒想到她看似聽話的背后,竟然有這么多的無奈。我繼續(xù)鼓動她,要是不想睡著,就一定跟媽媽說。我還保證,如果媽媽覺得她說得有道理,一定會同意她的要求的。最后白雪公主占了上風,伊伊去找媽媽了。妻子認真地傾聽了伊伊的話后,決定同意她的提議。那天伊伊看得非常高興,回家的路上小嘴嘰里呱啦說個不停。我趁機說:“多虧你跟媽媽說先來看兒童劇了,要不你睡著了,多可惜!”妻子也附和說:“伊伊是個大孩子了,可以告訴我們她的想法了。以后我們也要多聽聽伊伊的意見呢!”第二天我送伊伊去幼兒園時,特意當著伊伊的面向老師提起這件事,由衷地表揚她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
我們盡可能給伊伊營造寬松的成長環(huán)境,平等地對待她,讓她多表達自己的意見,鼓勵她敢于說“不”。同時,還引導她認識到,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說的話不一定是完全正確的,大人們也會經常犯錯。如果大人做得不對、提出的要求不合理,孩子完全可以向大人提出來。為了讓伊伊在幼兒園也能夠做到這一點,我們還經常陪她玩模擬幼兒園的游戲。先是伊伊當幼兒園老師,我們做小朋友,讓她給我們不斷提出要求。如果她提出的要求不妥,我們就會舉手告訴她。接下來我們又互換角色,讓伊伊做小朋友,我當老師。當我提出的要求比較過分時,她就會和媽媽一起舉手表示抗議。因為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表揚,伊伊逐漸敢于對大人的決定提出反對意見,表達自己的想法。如果她說得有道理,我們就會認真地照她的想法去做;即使她說錯了,我們也不輕易否定她,而是把發(fā)現(xiàn)錯誤的機會和改正的空間留給她。
“聽話的孩子就是好孩子。”這是大部分中國家長秉持的教育觀念。在國內的教育體制下,聽話的孩子也往往會更多地得到老師的喜歡和青睞。但是,德國著名心理學家海查曾做過一個實驗:對2~5歲有強烈反抗傾向的100名兒童與沒有反抗傾向的100名兒童跟蹤觀察到青年期。結果發(fā)現(xiàn),在兒童期有反抗傾向的人中,84%的人意志堅強,有主見,有獨立分析、判斷事物和做出決定的能力;而兒童期沒有反抗傾向的人中,僅有26%的人意志堅強,其余74%的人遇事不能做決定,不能獨立承擔責任。
作為家長,很多時候,我們自以為是在“引導”和“培養(yǎng)”孩子,其實是在傷害孩子,這一點是需要我們警惕的。
-
不管多累,還是家庭有多不和諧,不要把負面情緒帶給孩子不管多累,還是家里面有多不和諧不應該把負面情緒傳達給寶寶!
-
如何預防新生兒打嗝我們都知道在照顧小寶寶的時候還是應該要了解清楚,因為小寶寶在出生的時候也是非常嬌嫩的,生活中,如果是寶寶經常出現(xiàn)打嗝的話
-
媽媽的一言一行,會給孩子帶來這些影響在家庭中,通常都是男主外、女主外,很多孩子都是由媽媽帶大的,因此在生活中,媽媽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孩子,形成孩子的行為習
-
孩子愛哭鬧,這些方法可以讓孩子快速“變臉”哭鬧可能是所有孩子的天性,而對于父母來說,則是令人煩惱的問題,特別是外出時,如果寶寶哭鬧,會讓父母感覺到很尷尬,其實寶寶
-
孩子叛逆亟需父母積極引導現(xiàn)如今,家庭里的經濟條件、物質水平大幅度提高,孩子們的生活愈加優(yōu)渥,孩子崇尚獨立、自由的性格愈加明顯。在這個階段,如果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