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內省智力
端正孩子的自我意識
家長要幫助孩子逐漸明確“自己是誰”的完整概念,使孩子形成正確的自我認識,對自己有積極穩定的看法。
1、正確認識自己。家長應使孩子認識到自己是獨特的,自己在許多方面與別人不同,知道自己的姓名、年齡、性別和身體各個部位的名稱及其作用,了解自己的興趣愛好等。
2、正確認識家庭。家長應使孩子意識到自己家庭的多種獨特性,知道自己父母的姓名、年齡、性別、外貌特征、職業和文化程度,知曉家庭的電話號碼、住址、住房結構、電器和交通工具等。
3、正確認識班級。家長應使孩子意識到自己和同伴有許多相同點和不同點,知道自己所在幼兒園和班級名稱、教師和同伴的姓名、性別、外貌特征等。
提高孩子的自尊心
自尊心是孩子對自身價值的理解,對自己值得尊重的程度的認識。當孩子自尊的需要得到滿足時,就會產生肯定的自尊感,促進孩子奮發向上;反之,則會導致消極的自卑感,阻礙孩子的成長發展。為了加強孩子的自尊感,家長要做到:
1、尊重而不支配孩子。美國心理學家霍爾指出:“沒有什么東西能像發展中的兒童身心那樣值得愛,值得尊崇,值得服務。”家長要認識到孩子是有價值的人,他們天真率直,敢于幻想,樂于探索,值得家長學習和尊重;不要把孩子看作是無知無識的人或是自己的私有。
2、接納而不拒絕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家長要學會蹲下身來,從孩子的視角看問題,承認、認可、接受孩子的各種嘗試和創造,使孩子覺得自己是一個有能力的人,以提高孩子對自己尊重的程度,而不應用成人的觀點去看待孩子、對待孩子,拒絕孩子的合理需求。比如,家里栽了幾盆花,孩子想給花澆水,父母可滿足孩子的這一心愿,并加以趣味化的指導:“一天要給花澆兩次水:早上澆澆水,小花高興了;晚上澆澆水,小花睡覺了。”以強化孩子參與家務勞動的主動性。
3、維護而不挫傷孩子。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自尊心是孩子“心靈中最敏感的一個角落”,家長要時時處處維護孩子的自尊,讓孩子“抬起頭來走路”,而不要在親朋好友或孩子的同伴面前大揭孩子的短處,張揚孩子的弱點和過失,以免挫傷孩子做人的尊嚴,形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和對立情緒。
保護孩子的自信心
年幼的孩子天性都很自信,他們相信只要自己努力,任何事情都會獲得成功,這是美國兒童教育專家通過研究得出的結論。專家們和四歲幼兒一起玩高塔平臺游戲:桌上放著一座玩具塔,塔邊連著一個平臺,平臺上有一只閃光的金屬球;專家對幼兒說:“這就像小電梯,你得把平臺拉到塔頂,又不讓小球掉下來”,專家問幼兒:“你覺得行嗎?”盡管參加的幼兒數次努力都未能把平臺拉到塔頂上,但他們都說自己能行,相信自己是會成功的。而事實上,專家們所提出的要求,對幼兒來講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這一研究,啟示我們做家長的要善于保護孩子的自信心。
1、診斷了解孩子。孩子的自信心表現在語言、情感、行為等各個方面。在評判孩子語言的自信心時,父母應注意觀察孩子:
(1)是否能在大多數情況下自如的說話;
(2)是否能用別人容易聽清的、正常的音調說話;
(3)別人叫他的名字時,是否能有效地做出反應;
(4)別人和他說話時是否能看著對方;
(5)是否能主動與成人和同伴說話等。
2、恰當要求孩子。有的孩子在進入幼兒期以前沒有受到良好的嬰兒教育,自信心不足,不敢與人交往,對此,父母不能操之過急,對孩子提出過多過高的要求,可先讓孩子和小動物講講悄悄話、對著玩具大聲說話,再讓孩子和熟悉的小伙伴講講故事、和不熟悉的成人進行交流。
3、鼓勵支持孩子。教育家多籮茜·洛·洛爾特認為,孩子們從生活中學習“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學會了相信自己和周圍的人”,“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之中,他就學會了自信”,而“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諷刺之中,他就學會了害羞”,所以,父母要重視為孩子營造安全、寬松的心理環境,對孩子多表揚多鼓勵,少批評不譏諷。
4、成功讓給孩子。成功感是自信的源泉,是孩子敢于向前的催化劑。父母要創造適宜的條件,使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能達到既定的目標,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例如,父親和女兒一起下棋時,父親常常要巧妙的下不過女兒,輸給女兒的次數應多于戰勝女兒的次數,讓女兒有更多的機會感受成功,發展自信心。
促進孩子的自我評價
自我評價是孩子根據一定的價值標準對自己的興趣愛好、知識能力、優點缺點進行判斷和估量,它是孩子自我教育的前提條件,對完善孩子的人格起著重要的作用。孩子評價能力的發展經歷著一條漫長的道路(從評價他人到評價自己,從評價外部到評價內部,從單一評價到多樣評價,從簡單評價到復雜評價),家長要做孩子的引路人。
1、提高孩子自我評價的獨立性。自我評價的獨立性主要指孩子能根據自己的見解,獨立地評價自己。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是通過模仿成人對自己的評價和對別人的評價,逐漸學會自我評價的,所以,父母既要公正地評估孩子,成為孩子效仿的榜樣,又要幫助孩子擺脫對父母的依賴,更快的走向自我評價。
2、增強孩子自我評價的穩定性。自我評價的穩定性主要是指孩子對自己的評價前后相對不變,基本保持一致。教育實踐證明,孩子的自我評價是隨著家長態度及周圍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的,因此,所有家庭成員對孩子的教育要求、教養態度、教育方式應和諧統一,前后一致,以免孩子無所適從,導致自我評價的動蕩;應增加孩子與環境相互作用的頻率和密度,豐富孩子的情緒體驗,使孩子對自己的評價更加真實客觀。
3、發展孩子自我評價的全面性。自我評價的全面性主要是指孩子對自己的評價全面深刻,不僅能看到自己的優點和強項,而且還能看到自己的缺點和弱項。一方面,父母要指導孩子學會欣賞自己:通過比較,使孩子能意識到和過去相比,自己有了哪些進步,和同伴相比,自己有哪些優勢,并要求孩子記住自己的優點,自我欣賞,為自己喝彩。另一方面,父母還要引導孩子反思自己:能認識到自己的缺點,正視自己的不足,并下決心控制自己的沖動,管理好自己的言行,矯正自己的過失。例如,孩子有挑食的毛病,雙休日時,父母就推舉他做家庭的“食物大臣”,負責制定全家人的“食譜”,同時也順勢向孩子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我們既要吃魚肉類的菜,也要吃黃瓜土豆類的菜。這樣孩子在制定食譜的過程中,會反思自己的飲食習慣,明白各種食物應相互搭配、攝取均衡營養的道理,改正挑食的毛病。
-
如何保障兒童安全在一些假期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多加注意孩子的一些身體安全。防止孩子出現各種的意外,嚴重影響正常的家庭生活,也是一件非常殘忍
-
帶孩子逛商場需警惕6大安全隱患現在平時一些家長喜歡在周末的時候帶著自己的孩子去逛商場,買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或者是給孩子準備一些生活用品,但是帶孩子逛
-
開學為什么別總把手心掛在嘴邊一些孩子開學的時候,因為長期的假期生活,而讓自己不能更快地進行收心學習,所以總是把抒情掛在嘴邊,這樣會讓自己更難進入一些
-
帶孩子逛商場需警惕六大隱患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家長喜歡帶孩子逛街逛商場,讓孩子去選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認為這樣可以增加孩子的知識面,讓孩子寬闊視
-
小心六種運動會損害孩子身體健康我們都知道,經常的鍛煉身體,對于孩子非常有利運動,可以有效的提高身體素質,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需要注意一些問題,有效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