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最初的道德榜樣
2〜4歲是學習說話的時候。過一周歲后,孩子開始說“爸爸”、“媽媽”,漸漸地還會“媽媽,媽媽”地連著說話,還能夠大致聽懂父母說的話。一般2歲的時候就可以說300多個單詞,3歲的時候能說1000多個單詞,4歲的時候能說1500個以上的單詞。通過這些數字可以看出孩子學習說話的速度有多快。
在孩子的人生中,能夠用語言進行交流是具有革命性的。因為,孩子能夠聽懂說話,說明他開始能夠理解語言規則。如果你對他說“不要碰”,他就知道那就真的“不應該碰”。
如果不讓孩子做,但孩子卻想做,那并不是孩子沒有聽懂你的話,而是他很想試一次,這是孩子開始有自己意愿的重要標志。不要因為孩子過于倔犟而擔心,那表明孩子要自立,父母要為此很高興,因為這時正是培養孩子道德智能的好時機。
要堅決地對孩子說“不行”
這個時期的孩子對所有的事情都非常關心,他們通過父母的話和表情來判斷是否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孩子最先學會的語言是什么?是“不愿意”、“不行”、“嗯”等表達積極和消極的詞匯。孩子想把塑料咬在嘴里時,如果你說“不行,臟”,孩子就會停下來。就算孩子不知道不行的理由,也會理解自己不應該那么做,也就是說,就算孩子不能判斷行為的對錯,他還是能夠區分父母的意思是允許還是阻止。因此,當孩子做出錯誤行為時,父母要堅決地說“不行”。通過這些,孩子會明白哪些事該做,哪些事不該做。
這個時期的孩子,恐怕你整天跟在他的后面都是照顧不過來的,甚至會讓你有一種想把他捆起來的想法。就連與孩子說話都會讓你很疲憊。我可以理解父母疲憊的感受。但是,這個時期非常重要,不要錯過任何狀況,及時地對孩子說“不”。
這與逐一地學習單詞是一樣的,會說“香蕉”不等于會說“西瓜”,父母培養孩子的道德智能時,要把不應該做的事情一一告訴給孩子。還想再囑咐您,說過一次“不行”的事,以后也要一直堅持。當孩子想要玩遙控器的時候,如果第一次不讓他玩,后來卻因為嫌麻煩就聽之任之,此后,孩子只要一有機會就會去摸遙控器。
給孩子說明不行的理由
休息日的時候,我經常在家附近散步,有時在游樂場可以看見母親們吵架的場面。孩子到了三四歲的時候,經常會發生孩子打架變成大人打架的情況。孩子們互相爭著玩娛樂器材,哪個孩子受了傷,哪個孩子的媽媽就會最傷心。明知道孩子們之間打架是正常的,但情感總是戰勝理智,失去給孩子說明錯誤的機會。
三四歲的孩子不知道禮讓,共鳴能力還沒有得到發展,因此都是自私的,只是專注于做自己的事情。雖然父母一再告訴孩子要按順序排隊玩滑梯,但孩子還是根本不理解為什么要這么做。父母要給孩子說明這么做的理由可能會很難,但就算孩子聽不明白,父母仍有必要詳細地給孩子說明。
“想玩滑梯對嗎?別的小朋友也和你一樣想玩兒,所以你應該再忍耐一會兒。”
這樣,孩子就算不太理解媽媽的話,他還是會明白自己爭搶的行為是錯誤的。思考也是一種訓練,因此父母要耐心地對待孩子,訓練孩子思考行為的對與錯。
避免在孩子面前吵架
這個時期的孩子開始模仿父母。仔細觀察孩子玩“過家家”的游戲,我們發現,孩子們會模仿父母平時的言行舉止。因此,在孩子面前,父母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現在看來,前面所提到的父母在游樂場為了孩子而吵架,這無疑會對孩子產生極其不良的影響。
父母是孩子最初的道德榜樣,這種榜樣作用會一直影響著孩子,直到孩子人生終結的那一刻。
經常打架、動用暴力的父母,不論他們如何認真教育孩子,對孩子都會有不良影響。不只是打架,就連飲食習慣、對待感情的態度,孩子都會向父母學習。因此,父母正確的言行對孩子的道德教育是非常有效的。父母要明白,自己的生活本身就是孩子的“道德教材”,孩子正在關注你的一舉一動。模仿是孩子最好的學習方法,因此父母要認真履行自己的榜樣義務。
在孩子的人生中,能夠用語言進行交流是具有革命性的。因為,孩子能夠聽懂說話,說明他開始能夠理解語言規則。如果你對他說“不要碰”,他就知道那就真的“不應該碰”。
如果不讓孩子做,但孩子卻想做,那并不是孩子沒有聽懂你的話,而是他很想試一次,這是孩子開始有自己意愿的重要標志。不要因為孩子過于倔犟而擔心,那表明孩子要自立,父母要為此很高興,因為這時正是培養孩子道德智能的好時機。
要堅決地對孩子說“不行”
這個時期的孩子對所有的事情都非常關心,他們通過父母的話和表情來判斷是否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孩子最先學會的語言是什么?是“不愿意”、“不行”、“嗯”等表達積極和消極的詞匯。孩子想把塑料咬在嘴里時,如果你說“不行,臟”,孩子就會停下來。就算孩子不知道不行的理由,也會理解自己不應該那么做,也就是說,就算孩子不能判斷行為的對錯,他還是能夠區分父母的意思是允許還是阻止。因此,當孩子做出錯誤行為時,父母要堅決地說“不行”。通過這些,孩子會明白哪些事該做,哪些事不該做。
這個時期的孩子,恐怕你整天跟在他的后面都是照顧不過來的,甚至會讓你有一種想把他捆起來的想法。就連與孩子說話都會讓你很疲憊。我可以理解父母疲憊的感受。但是,這個時期非常重要,不要錯過任何狀況,及時地對孩子說“不”。
這與逐一地學習單詞是一樣的,會說“香蕉”不等于會說“西瓜”,父母培養孩子的道德智能時,要把不應該做的事情一一告訴給孩子。還想再囑咐您,說過一次“不行”的事,以后也要一直堅持。當孩子想要玩遙控器的時候,如果第一次不讓他玩,后來卻因為嫌麻煩就聽之任之,此后,孩子只要一有機會就會去摸遙控器。
給孩子說明不行的理由
休息日的時候,我經常在家附近散步,有時在游樂場可以看見母親們吵架的場面。孩子到了三四歲的時候,經常會發生孩子打架變成大人打架的情況。孩子們互相爭著玩娛樂器材,哪個孩子受了傷,哪個孩子的媽媽就會最傷心。明知道孩子們之間打架是正常的,但情感總是戰勝理智,失去給孩子說明錯誤的機會。
三四歲的孩子不知道禮讓,共鳴能力還沒有得到發展,因此都是自私的,只是專注于做自己的事情。雖然父母一再告訴孩子要按順序排隊玩滑梯,但孩子還是根本不理解為什么要這么做。父母要給孩子說明這么做的理由可能會很難,但就算孩子聽不明白,父母仍有必要詳細地給孩子說明。
“想玩滑梯對嗎?別的小朋友也和你一樣想玩兒,所以你應該再忍耐一會兒。”
這樣,孩子就算不太理解媽媽的話,他還是會明白自己爭搶的行為是錯誤的。思考也是一種訓練,因此父母要耐心地對待孩子,訓練孩子思考行為的對與錯。
避免在孩子面前吵架
這個時期的孩子開始模仿父母。仔細觀察孩子玩“過家家”的游戲,我們發現,孩子們會模仿父母平時的言行舉止。因此,在孩子面前,父母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現在看來,前面所提到的父母在游樂場為了孩子而吵架,這無疑會對孩子產生極其不良的影響。
父母是孩子最初的道德榜樣,這種榜樣作用會一直影響著孩子,直到孩子人生終結的那一刻。
經常打架、動用暴力的父母,不論他們如何認真教育孩子,對孩子都會有不良影響。不只是打架,就連飲食習慣、對待感情的態度,孩子都會向父母學習。因此,父母正確的言行對孩子的道德教育是非常有效的。父母要明白,自己的生活本身就是孩子的“道德教材”,孩子正在關注你的一舉一動。模仿是孩子最好的學習方法,因此父母要認真履行自己的榜樣義務。
相關文章
-
如何保障兒童安全在一些假期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多加注意孩子的一些身體安全。防止孩子出現各種的意外,嚴重影響正常的家庭生活,也是一件非常殘忍
-
帶孩子逛商場需警惕6大安全隱患現在平時一些家長喜歡在周末的時候帶著自己的孩子去逛商場,買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或者是給孩子準備一些生活用品,但是帶孩子逛
-
開學為什么別總把手心掛在嘴邊一些孩子開學的時候,因為長期的假期生活,而讓自己不能更快地進行收心學習,所以總是把抒情掛在嘴邊,這樣會讓自己更難進入一些
-
帶孩子逛商場需警惕六大隱患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家長喜歡帶孩子逛街逛商場,讓孩子去選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認為這樣可以增加孩子的知識面,讓孩子寬闊視
-
小心六種運動會損害孩子身體健康我們都知道,經常的鍛煉身體,對于孩子非常有利運動,可以有效的提高身體素質,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需要注意一些問題,有效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