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的養成從第一次開始
習慣的養成往往從第一次開始,“第一次”是好習慣養成的最佳教育期。
和大多數孩子一樣,丁賽從小到大不知道摔了多少跤,但自從她會爬開始,我都不會抱她起來,而是鼓勵她:“大賽賽不怕!快爬起來!真棒!”有了第一次的“標準”,以后不管摔得多么厲害,女兒都能很快爬起來,追上我接著走。因為我確信,孩子未來的漫長人生之途會遭遇比摔跤更需要自己應對的困難與痛楚,通過這種貌似“狠心”的做法,使她記住:“我行!我會!我自己來!”女兒一天天長大,自己搶著上手干事情的意識日益強烈,盡管看似在添亂,但作為母親必須珍惜她對“第一次”的主動。后來的吃飯、穿襪子、戴帽子,甚至擦皮鞋……什么事情她都搶過來要求自己做。她“第一次”的結果幾乎都需要我們返工或清掃戰場。可是假如不給她這個“第一次”的機會,無異于剝奪了女兒學習、實踐的權利從而壓制了她的進取意識。
一次,帶她去修皮鞋。我讓她坐在旁邊的凳子上。不料,女兒只是歪坐在凳子的一小邊兒,拍著空出的一大塊,“媽媽坐這!”修鞋師傅夸贊:“這樣小就心疼人,真是好孩子!”女兒聽到夸獎干脆站起來踮著一只腳拼命推著我坐下……這是孩子“第一次”表現出的心疼人意識,也是第一次聽到“心疼人,真是好孩子”的評價。以后,再讓她為別人做什么事,一提“心疼人”,她就很開心地去做。長大后,她的內心深處不時涌出的心疼姥姥,心疼爸爸媽媽,心疼她認為值得關心的人。
丁賽上小學了,第一次放學回家,我就不失時機地要求她,放學回家的第一件事是寫作業,然后再玩兒。從此,學習完再玩就成了女兒的一種良好行為方式。這些都源于做家長的“第一次”要求、“第一次”鼓勵、“第一次”堅持。由于把握住了“第一次”,才有了之后的第二次、第三次,直至形成習慣。
30年和女兒的相伴生活歷程,我與老丁都格外留意對孩子“第一次”的正面指導。因為人生實在短暫,面臨的關隘狹口數都數不清,哪里有時間允許女兒再重頭來過啊!
和大多數孩子一樣,丁賽從小到大不知道摔了多少跤,但自從她會爬開始,我都不會抱她起來,而是鼓勵她:“大賽賽不怕!快爬起來!真棒!”有了第一次的“標準”,以后不管摔得多么厲害,女兒都能很快爬起來,追上我接著走。因為我確信,孩子未來的漫長人生之途會遭遇比摔跤更需要自己應對的困難與痛楚,通過這種貌似“狠心”的做法,使她記住:“我行!我會!我自己來!”女兒一天天長大,自己搶著上手干事情的意識日益強烈,盡管看似在添亂,但作為母親必須珍惜她對“第一次”的主動。后來的吃飯、穿襪子、戴帽子,甚至擦皮鞋……什么事情她都搶過來要求自己做。她“第一次”的結果幾乎都需要我們返工或清掃戰場。可是假如不給她這個“第一次”的機會,無異于剝奪了女兒學習、實踐的權利從而壓制了她的進取意識。
一次,帶她去修皮鞋。我讓她坐在旁邊的凳子上。不料,女兒只是歪坐在凳子的一小邊兒,拍著空出的一大塊,“媽媽坐這!”修鞋師傅夸贊:“這樣小就心疼人,真是好孩子!”女兒聽到夸獎干脆站起來踮著一只腳拼命推著我坐下……這是孩子“第一次”表現出的心疼人意識,也是第一次聽到“心疼人,真是好孩子”的評價。以后,再讓她為別人做什么事,一提“心疼人”,她就很開心地去做。長大后,她的內心深處不時涌出的心疼姥姥,心疼爸爸媽媽,心疼她認為值得關心的人。
丁賽上小學了,第一次放學回家,我就不失時機地要求她,放學回家的第一件事是寫作業,然后再玩兒。從此,學習完再玩就成了女兒的一種良好行為方式。這些都源于做家長的“第一次”要求、“第一次”鼓勵、“第一次”堅持。由于把握住了“第一次”,才有了之后的第二次、第三次,直至形成習慣。
30年和女兒的相伴生活歷程,我與老丁都格外留意對孩子“第一次”的正面指導。因為人生實在短暫,面臨的關隘狹口數都數不清,哪里有時間允許女兒再重頭來過啊!
相關文章
-
如何保障兒童安全在一些假期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多加注意孩子的一些身體安全。防止孩子出現各種的意外,嚴重影響正常的家庭生活,也是一件非常殘忍
-
帶孩子逛商場需警惕6大安全隱患現在平時一些家長喜歡在周末的時候帶著自己的孩子去逛商場,買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或者是給孩子準備一些生活用品,但是帶孩子逛
-
開學為什么別總把手心掛在嘴邊一些孩子開學的時候,因為長期的假期生活,而讓自己不能更快地進行收心學習,所以總是把抒情掛在嘴邊,這樣會讓自己更難進入一些
-
帶孩子逛商場需警惕六大隱患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家長喜歡帶孩子逛街逛商場,讓孩子去選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認為這樣可以增加孩子的知識面,讓孩子寬闊視
-
小心六種運動會損害孩子身體健康我們都知道,經常的鍛煉身體,對于孩子非常有利運動,可以有效的提高身體素質,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需要注意一些問題,有效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