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孩子的意外事故發生
耳邊不時傳來孩子意外的傷害案例讓做為父母的我們心驚膽跳。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意外事件發生呢?什么原因引起的?又需要注意什么呢?
專家說法
意外的發生并不完全是偶然的,只有極少數“意外”是真正的意外,而絕大多數所謂“意外”,都可以找出直接或間接的原因。
意外傷害的原因
約翰-戈登認為造成意外傷害的因素有三,即人的因素(年齡、反應快慢、認知能力、處事態度等)、環境因素(“意外”發生時的氣候、季節、道路等狀況)和動因(導致意外發生的物體,如刀刃、水火、毒物、玻璃等)。就兒童而言,幼稚的思維、稚嫩的機體、沖動的行為和強烈的好奇心,使他們成為“意外事故”的高發群體。防范意外事故,要以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從中找出不安全的因素,加以防范。
案例
汽車亮著前燈。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幼兒會想:汽車伯伯有好大的眼睛啊,如果小朋友過馬路,汽車伯伯一定會停下來,讓小朋友先過。
一個小朋友失足落水。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孩子們會想:鴨媽媽、長頸鹿、大象都會把小朋友救上來。因為鴨媽媽會浮水,長頸鹿有長脖子,大象有長鼻子,小朋友抱住它就上來了。
環境中潛在的危險,用孩子天真的目光,是難以發現的。
缺乏生活經驗,是另一種潛在的。小朋友吃西瓜,邊吃邊說笑,不小心西瓜籽成了氣管異物;媽媽放在廚房里的生蝦米,不知什么時候跑到寶寶的小口袋里去了,寶寶的嘴在嚼,蝦須子露在嘴外邊。西瓜、蝦米,本身并不存在什么危險,但對于孩子來說,卻構成了威脅。
溫馨提示
作為家長,為了孩子歲歲平安,除了要增強自己的安全意識,還要讓孩子認識到周圍環境中潛在的危險。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能摸,什么不能摸;什么能玩,什么不能玩,等等。“生存知識”這一課絕不可少,提高孩子對危險的預見性和自我保護技能,不僅可以減少意外傷害的發生,而且可以提高生命質量。
還要看到,在“意外事故”發生的“人的因素”中,家長的心態和行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麻痹大意、僥幸心理、缺乏預見和遇事不冷靜,都是安全的隱患。媽媽到家,隨手就把包扔在沙發上,寶寶從中翻出“糖豆豆”吃了,結果藥物中毒。如果媽媽養成良好的習慣,把包放在固定的、寶寶夠不著的地方,這次藥物中毒就不會發生了。
總之,對于孩子的安全應該防患在于未然,容不得半點疏忽,讓孩子健康的成長。
-
如何保障兒童安全在一些假期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多加注意孩子的一些身體安全。防止孩子出現各種的意外,嚴重影響正常的家庭生活,也是一件非常殘忍
-
帶孩子逛商場需警惕6大安全隱患現在平時一些家長喜歡在周末的時候帶著自己的孩子去逛商場,買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或者是給孩子準備一些生活用品,但是帶孩子逛
-
開學為什么別總把手心掛在嘴邊一些孩子開學的時候,因為長期的假期生活,而讓自己不能更快地進行收心學習,所以總是把抒情掛在嘴邊,這樣會讓自己更難進入一些
-
帶孩子逛商場需警惕六大隱患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家長喜歡帶孩子逛街逛商場,讓孩子去選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認為這樣可以增加孩子的知識面,讓孩子寬闊視
-
小心六種運動會損害孩子身體健康我們都知道,經常的鍛煉身體,對于孩子非常有利運動,可以有效的提高身體素質,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需要注意一些問題,有效地